李俊 郑州颐和医院医学检验科
在众多基础体检项目中,尿常规常常被人们忽视。殊不知,这张看似简单的检查报告,却像一面 “镜子”,能直观反映肾脏、泌尿系统乃至全身的健康状况。尿液是身体代谢的产物,其成分、颜色、性状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掌握尿常规的解读方法,能帮助我们更早发现健康隐患,为疾病防治争取宝贵时间。
尿常规检查主要通过分析尿液中的物理性状(如颜色、透明度、比重)和化学成分(如尿蛋白、尿糖、尿潜血等),评估泌尿系统及相关器官的功能状态。它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无创伤的特点,不仅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也是诊断肾炎、尿路感染、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的重要依据。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呈淡黄色或透明色,无异味或仅有轻微氨味,排尿时无疼痛、尿频、尿急等不适。但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尿液会率先 “表态”—— 比如颜色变深、出现泡沫、伴随异味等,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往往是疾病的早期提示。不过,更多关键信息需要通过专业的实验室检测数据来判断,这就需要我们读懂报告上的核心指标。
尿常规报告包含十余项指标,其中有几项核心指标对健康判断尤为重要。掌握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意义,就能初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问题。
正常参考值:阴性(-),或定量检测<0.15g/24h。
尿蛋白是反映肾脏功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极少量蛋白质,一般检测不到;若报告显示阳性(+~++++,加号越多表示蛋白含量越高),可能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常见原因包括:
•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发热、情绪紧张、高蛋白饮食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尿蛋白,通常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 病理性因素: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会导致蛋白质持续漏入尿液,需进一步检查肾功能。
正常参考值:阴性(-)。
尿液中一般不含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脏的 “重吸收能力”(即肾糖阈,约 10mmol/L)时,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形成尿糖阳性。
• 最常见原因是糖尿病:若尿糖阳性且伴随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排查糖尿病;
• 其他情况:短时间内大量摄入甜食、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导致暂时性尿糖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正常参考值:尿潜血阴性(-),红细胞<5 个 / 高倍视野。
尿潜血阳性或红细胞数量增多,提示尿液中存在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可能是泌尿系统出血的信号。常见原因包括:
• 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
•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可能伴随腰腹部疼痛、血尿(尿液呈红色或茶色);
• 其他:肾炎、泌尿系统肿瘤(中老年人需警惕)、女性月经期污染(建议避开经期检查)等。
若出现持续阳性,需进一步做泌尿系统超声、CT 等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
正常参考值:阴性(-),白细胞<5 个 / 高倍视野。
尿白细胞增多通常提示泌尿系统存在感染或炎症。当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入侵尿道、膀胱或肾脏时,免疫系统会动员白细胞对抗病原体,导致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
• 若伴随尿频、尿急、尿痛、腰酸痛等症状,多为尿路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 若白细胞显著升高且伴随发热、寒战,可能是肾盂肾炎(上尿路感染),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拿到尿常规报告后,若发现某项或多项指标异常,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正确的应对方式应遵循 “先排查干扰因素,再专业就医” 的原则。
首先,排除生理性干扰。比如:检查前是否剧烈运动、是否大量饮水或摄入特殊食物(如胡萝卜会使尿液变黄,甜菜会使尿液呈红色)、女性是否处于月经期(经血污染会导致红细胞升高)。若存在这些情况,可在调整状态后 1-2 周复查尿常规,观察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其次,结合症状及时就医。若复查后指标仍异常,或伴随明显不适症状(如尿痛、血尿、水肿、口渴多尿等),需及时就诊肾内科、泌尿外科或内分泌科。医生会结合病史、症状及其他检查(如肾功能、血糖、泌尿系统超声),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最后,避免自行用药。部分人发现指标异常后,会自行购买消炎药、降糖药等,这种做法存在风险。比如尿蛋白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尿路感染若未明确病原体就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
要让尿常规报告反映真实的健康状况,检查前的准备和操作规范至关重要。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1. 留取 “中段尿”:排尿时先排出少量尿液(前段尿),再用干净的容器接取中间部分尿液(中段尿),最后舍弃后段尿。这样可避免尿道口细菌污染尿液,减少检测误差;
2. 容器清洁:使用医院提供的无菌尿杯,避免用家用杯子(可能有洗涤剂残留或细菌);
3. 避开特殊时期:女性需避开月经期、排卵期前后,男性需避免射精后 24 小时内检查,以免分泌物污染尿液;
4. 检查前饮食清淡:检查前 1-2 天避免大量摄入高蛋白、高糖食物,不饮酒、不服用影响尿液成分的药物(如维生素 C 可能导致尿糖假阴性,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5. 及时送检:尿液留取后需在 1 小时内送检,放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繁殖、红细胞破裂,影响检测结果。
尿常规虽只是一项基础检查,却承载着身体健康的重要信息。读懂这张报告,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肾脏、泌尿系统、血糖等方面的问题,更能培养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的健康意识。下次拿到体检报告时,不妨多花几分钟关注尿常规指标 —— 这小小的 “健康信号”,或许能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