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肝功能报告单:藏在数据里的 “肝” 货
发布时间:2025-05-08    阅读:12次
来源:本站 作者:李俊

李俊 郑州颐和医院医学检验科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承担着解毒、合成、代谢等多项重要功能,被誉为 “人体化工厂”。但肝脏也是个 “沉默的器官”,早期病变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而肝功能报告单就像一把 “钥匙”,能帮我们打开了解肝脏健康的大门。这张看似复杂的报告,通过各项数据的变化,悄悄传递着肝脏的 “健康密码”。掌握关键指标的解读方法,能让我们及时发现肝脏隐患,守护 “生命之肝”。

一、肝功能检查:肝脏健康的 “侦察兵”

肝功能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与肝脏代谢、合成、解毒相关的物质,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损伤程度。它具有无创、便捷、直观的特点,不仅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更是诊断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监测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肝脏能高效完成各项生理功能,肝功能指标会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当肝脏受到病毒、酒精、药物、脂肪等因素损伤时,其合成、代谢能力会下降,血液中的相关指标就会出现异常。不过,肝功能检查并非 “万能”,部分早期肝脏病变可能仅表现为某一项指标轻微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CT)综合判断。

二、关键指标解读:从数据看肝脏状态

肝功能报告单包含多项指标,其中有四类核心指标对判断肝脏健康尤为重要。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意义,就能初步掌握肝脏的 “健康动态”。

(一)转氨酶类:肝脏损伤的 “信号灯”

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它们原本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破裂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1.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参考值0-40U/L(不同医院检测方法不同,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

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质中,肝细胞轻微损伤就会导致其显著升高,因此被称为 “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 轻度升高(40-120U/L):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引起,如熬夜、饮酒、剧烈运动、服用肝损伤药物(如感冒药、降脂药),调整生活方式或停药后可逐渐恢复;

• 中度至重度升高(120U/L 以上):多提示肝细胞存在明显损伤,常见于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需进一步检查病因。

2.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参考值0-40U/L。

AS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少量存在于心脏、肌肉等组织。血液中 AST 升高,需结合 ALT 综合判断:

•  ALT 升高明显,AST/ALT 比值<1:多提示急性肝细胞损伤,如急性肝炎;

•  AST 升高更显著,AST/ALT 比值>2:可能提示严重肝细胞损伤,如肝硬化、重症肝炎,或心肌损伤、肌肉疾病(需结合其他指标排除)。

(二)胆红素类:肝脏代谢功能的 “晴雨表”

胆红素是反映肝脏代谢功能和胆道通畅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减去直接胆红素即为间接胆红素)。胆红素的代谢过程需经过肝脏的摄取、结合、排泄,任一环节异常都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出现 “黄疸”(皮肤、眼睛发黄)。

正常参考值

• 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 直接胆红素(DBIL):0-6.8μmol/L;

• 间接胆红素(IBIL):1.7-13.7μmol/L。

1. 总胆红素升高 + 间接胆红素升高

多提示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脏摄取、结合功能下降,常见原因:

• 生理性因素:新生儿黄疸、剧烈运动后;

• 病理性因素: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过多胆红素)、 Gilbert 综合征(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

2. 总胆红素升高 + 直接胆红素升高

多提示胆道排泄障碍,胆汁无法正常排出,逆流进入血液,常见原因:

• 胆道梗阻: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阻塞胆管;

• 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导致肝细胞排泄功能下降,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三)白蛋白与总蛋白:肝脏合成功能的 “度量衡”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其中白蛋白(ALB)完全由肝脏合成,总蛋白(TP)则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由免疫系统合成)。这两项指标能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是判断肝脏储备能力的重要依据。

正常参考值

• 总蛋白(TP):60-85g/L;

• 白蛋白(ALB):35-50g/L。

1. 白蛋白降低

白蛋白的半衰期约 20 天,若持续降低,多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常见原因:

• 慢性肝脏疾病: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细胞大量受损,合成能力减弱);

• 其他因素:长期营养不良(原料不足)、慢性肾病(白蛋白从尿液流失)、严重烧伤(蛋白质丢失过多)。

2. 总蛋白异常

• 总蛋白升高:多由球蛋白升高引起,常见于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球蛋白异常增多);

• 总蛋白降低:多由白蛋白降低导致,意义与白蛋白降低一致。

(四)碱性磷酸酶(ALP)与 γ- 谷氨酰转肽酶(GGT):胆道健康的 “预警器”

这两项指标主要存在于肝胆系统,尤其是胆道上皮细胞,对胆道梗阻和胆汁淤积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参考值40-150U/L(儿童、青少年因骨骼发育,参考值可能更高)。

ALP 升高多与胆道梗阻或骨骼疾病相关:

• 肝胆疾病:胆结石、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等导致胆道阻塞,ALP 排泄受阻,血液中水平升高;

• 骨骼疾病:佝偻病、骨肿瘤、骨质疏松等(需结合骨骼相关检查排除)。

2. γ- 谷氨酰转肽酶(GGT)

正常参考值:男性 11-50U/L,女性 7-32U/L。

GGT 对酒精性肝损伤和胆道疾病尤为敏感:

• 酒精性肝损伤:长期饮酒者 GGT 常显著升高,是诊断酒精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 胆道疾病:胆结石、胆管癌等导致胆道梗阻时,GGT 与 ALP 同步升高;

• 其他:服用肝损伤药物(如苯巴比妥)也可能导致 GGT 升高。

三、异常结果应对:科学处理,不慌不乱

拿到肝功能报告单后,若发现指标异常,不必盲目恐慌,也不能忽视不管。正确的应对方式需遵循 “先排查干扰因素,再专业就医” 的原则。

首先,排除生理性干扰。比如:检查前是否熬夜、饮酒、剧烈运动、服用肝损伤药物(如布洛芬、降脂药)、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若存在这些情况,可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戒酒、停药)1-2 周后复查,观察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其次,结合症状及时就医。若复查后指标仍异常,或伴随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 / 眼睛发黄)、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肝病科或消化内科。医生会结合病史(如是否有乙肝、丙肝病史,是否长期饮酒)、症状及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明确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最后,避免自行用药。部分人发现指标异常后,会自行购买 “保肝药”,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很多药物需经肝脏代谢,盲目用药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且不同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案不同(如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治疗,脂肪肝需控制体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四、检查注意事项:让报告更准确

要让肝功能报告反映真实的肝脏健康状况,检查前的准备至关重要。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

1. 空腹检查:检查前需空腹 8-12 小时,避免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和饮水(少量白开水可接受)。进食后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可能干扰转氨酶、胆红素的检测结果;

2. 避免干扰因素:检查前 1-2 天避免饮酒(酒精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剧烈运动(可能引起转氨酶轻微升高)、服用肝损伤药物(如感冒药、抗生素,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史);

3. 选择合适时间:避免在熬夜、感冒、发热等身体不适时检查,此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指标暂时性异常;

4. 定期复查:若有慢性肝脏疾病(如乙肝、脂肪肝),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一般每 3-6 个月一次),监测病情变化。

肝功能报告单上的每一项数据,都是肝脏发出的 “健康信号”。读懂这些 “肝” 货,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肝脏病变,更能让我们重视肝脏保护 —— 少饮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控制体重,这些简单的生活习惯,正是守护肝脏健康的 “最佳药方”。下次拿到体检报告时,不妨多花几分钟关注肝功能指标,为自己的 “人体化工厂” 把好健康关。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