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慢病管理“药”知道:科学用药,为健康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5-09-09    阅读:28次
来源:本站 作者:陈晓华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三区 陈晓华


亲爱的慢病朋友您好!


如疾果您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很可能您或您的家人正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病等慢性病共同生活。慢病管理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而科学用药就是这场马拉松中最重要的“补给站”和“能量棒”。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更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慢病患者科学用药的“五要五不要”原则。

 

科学用药“五要”原则

1. 要遵从医嘱,规律服药

为什么?慢病药物的作用是维持您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从而平稳控制指标(如血压、血糖)。漏服、随意停服会导致浓度波动,好比“过山车”,不仅病情控制不佳,甚至可能引发危险。

怎么做?严格按医生开具的剂量、时间和频率服药。即使感觉症状好转,也绝不能擅自停药。设置手机闹钟、使用分类药盒都是防止漏服的好方法。

2. 要了解药物,知己知彼

为什么?了解自己所服药物的基本信息,是安全用药的第一步。

怎么做?牢记药品名称(通用名)、主要作用、常用剂量。同时,主动向医生或药师了解:

    常见副作用:例如服用某种降压药可能引起干咳,提前知晓可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服用时间:是餐前、餐中还是餐后?例如阿卡波糖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服。

    相互作用:哪些食物(如西柚)、其他药物或保健品不能同服。

3. 要定期复查,监测指标为什么?用药不是“一劳永逸”。医生需要通过定期复查的结果(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来评估疗效和监测药物安全性,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怎么做?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并带上您的用药记录本,与医生充分沟通近期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感受。

4. 要管理药品,注意储存

为什么?药品储存不当会失效甚至变质。

怎么做?

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成人药与儿童药分开。

    遵照说明:注意药品标签上的储存条件,如“常温”、“冷藏”、“避光”、“防潮”。

定期清理:定期检查家庭药箱,清理已过期或变质的药品。

5. 要与医生沟通,及时反馈**

为什么?您是自身感受的第一责任人,您的反馈是医生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

怎么做?服药后出现任何不适,无论是怀疑的副作用,还是新出现的症状,都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计划怀孕、哺乳或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时,必须提前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坚决避免“五不要”误区

1. 不要自行断药或调药

这是最危险的行为!自觉“好了”或“是药三分毒”而擅自停药,极易导致病情“反弹”或急剧恶化,危及生命。任何剂量的调整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不要轻信偏方、秘方**

某些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可能添加了不明成分的西药,不仅剂量不可控,还会与您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造成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危害。务必相信正规医院的科学治疗方案。

3. 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用药

“病友”的用药方案是基于他个人的具体情况(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量身定制”的。适合他的,未必适合您。盲目跟风用药非常危险。

4. 不要忽视饮食和运动的影响

药物治疗需与健康生活方式“双管齐下”。服药期间仍需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并配合适度的运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大大降低药效,甚至需要增加药量,得不偿失。

5.不要隐瞒用药史

在看病时,务必告诉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保健品等。这是为了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实用小工具推荐

1. 制作用药清单:用一张小卡片列出所有药品名称、剂量、用法,随身携带,方便就医时出示。

2.使用一周药盒:提前将一周的药分装好,一目了然,有效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3. 设置手机提醒:利用闹钟或健康类APP设置服药提醒。

慢病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长期旅程,科学用药是您手中最有力的武器。与您的医生和药师成为“战友”,充分信任,密切沟通,您一定能稳稳地驾驭好这艘健康之舟,享受幸福、高质量的生活。

 

祝您健康!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科普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疗建议。具体用药请务必遵医嘱。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