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慢性心衰患者的“动静结合”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99次
来源:本站 作者:陈晓华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三区 陈晓华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患者来说,如何安全有效地运动常常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动多了怕心脏受不了,不动又会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下降。有没有一种运动既能温和锻炼,又对心脏特别友好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养生运动----太极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医学研究将太极拳称为“心脏的康复剂”,尤其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其益处是多方面且显著的。

为什么太极拳特别适合心衰患者?

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它动作舒缓、圆活连贯,讲究“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种“动静结合”的特性恰好契合了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核心要求:既避免突然增加心脏负荷,又能逐步提升心脏功能。

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四大好处

1. 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这是最核心的好处。心衰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活动后气短、乏力。太极拳缓慢而深长的呼吸方式,配合舒展的动作,能像为心脏做“轻柔按摩”一样改善心肺耐力长期练习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每次搏动能射出更多的血液,从而提高“射血分数”(一个关键的心功能指标)。提升“峰值耗氧量”(VOmax这是衡量人体心肺功能和国际上评估心衰患者预后的“金标准”。研究表明,坚持打太极拳的心衰患者,此指标显著改善,意味着他们爬楼梯、走路会更轻松,日常活动不易疲劳。

2. 降低神经兴奋,稳定“发动机”转速

心衰时,身体处于一种“过度应急”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负责紧张、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太极拳则能平衡自主神经:它类似于“移动的冥想”,能有效激活副交感神经(负责放松、休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让心脏得到更好的休息和修复。减轻心脏“后负荷”全身放松有助于血管舒张,降低了心脏向外泵血的阻力。

3.强化肌肉,减轻心脏“负担”

心衰会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肌肉无力→活动更累→心脏负担更重。太极拳虽柔和,但需要下肢持续支撑身体重量并缓慢移动,能有效锻炼下肢力量增强“第二心脏”——小腿肌肉的力量,帮助血液回流,减轻心脏的工作量。改善身体平衡降低因无力而摔倒的风险,增加患者活动的自信心。

4. 改善情绪睡眠,提升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是心衰患者常见的“心病”。太极拳的冥想成分能缓解压力焦虑专注于动作和呼吸,有助于抛开杂念,释放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使身心放松后,自然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促进身体修复。

科学佐证:太极不仅是运动,更是“心”药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曾发表过一项重要研究:将心衰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有氧运动,另一组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后发现,太极拳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情绪改善以及心功能相关指标上,与传统运动组效果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优。

开始练习前的重要提醒(安全第一!)虽然太极好处多,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开始前务必做到:

1.咨询主治医生:在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必须得到您的 cardiologist(心脏科医生)的许可。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病情(心功能分级、稳定性等)给出个性化建议。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最简单的动作(如“云手”、站桩)开始,每次5-10分钟即可,感觉不适立即停止。逐渐增加时间和难度。

3.选择适合的套路:推荐从简化24式太极拳开始,它动作少,时长短,易于学习。避免练习发力、跳跃等高难度动作。

4.寻找专业指导:最好能参加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组织的课程,或寻找有教授康复人群经验的太极拳教练。他们能确保您的动作姿势正确,避免损伤。

5.聆听身体的声音过程中如出现胸痛、头晕、过度气短、心悸等不适,应立即休息,必要时就医。

太极拳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特效药”,而是一种温和而强大的“辅助疗法”。它将运动、呼吸控制和冥想完美结合,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地呵护着心衰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将这项古老的运动融入现代康复医学,持之以恒,您或许能亲手为自己赢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强健的“心力”。

 

---

 

**免责声明:** 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所有治疗及运动方案请务必遵循您的主治医生的指导。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