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阑尾炎必须手术吗?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32次
来源:本站 作者:楚明垒

明垒 濮阳广慈医院外科

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表现。提及阑尾炎,多数人会下意识认为 “必须手术切除”,但实际治疗中,并非所有阑尾炎都需手术,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本文将从阑尾炎的类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适用场景、治疗效果等维度展开,帮你理清 “是否需要手术” 的核心逻辑。

一、先辨类型:不同阑尾炎,治疗方向天差地别

阑尾炎并非 “单一疾病”,根据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炎症程度、风险差异极大,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

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炎症较轻,存在非手术可能

这是阑尾炎的早期阶段,阑尾仅出现轻度充血、水肿,尚未发生化脓或组织坏死,患者疼痛症状较轻,体温多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超过 38℃),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此阶段炎症对阑尾组织的损伤较浅,若能及时控制感染,阑尾功能有恢复可能,因此非手术治疗可作为优先考虑选项。

2. 急性化脓性 / 坏疽性阑尾炎:炎症危重,手术是首选

随着病情进展,阑尾管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炎症加重,阑尾会出现明显肿胀、化脓,甚至发生组织坏疽(即阑尾壁缺血坏死)。此时患者腹痛剧烈且持续,体温可升至 38.5℃以上,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若不及时干预,化脓的阑尾极易穿孔,引发腹腔内感染,因此这类阑尾炎属于 “手术绝对适应证”,需尽快通过手术切除阑尾,避免病情恶化。

3. 阑尾周围脓肿:先控制感染,再决定是否手术

部分患者因未及时就医,阑尾穿孔后,腹腔内的脓液被周围组织(如肠管、大网膜)包裹,形成 “阑尾周围脓肿”。此时患者右下腹部可触及包块,伴有持续低热、乏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可明确脓肿大小及位置。由于脓肿形成后直接手术难度大,且易导致感染扩散,临床通常先采用 “非手术治疗”(如静脉输注抗生素、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控制感染,待脓肿吸收、炎症消退后(一般为 3-6 个月),再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切除阑尾,以防止复发。

二、手术治疗:哪些情况必须切?手术方式有哪些?

手术是治疗阑尾炎的主要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手术,需结合病情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判断。以下两类情况,医生通常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治疗:

1. 手术治疗的核心适应证

• 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如前所述,这类阑尾炎炎症重、进展快,随时可能穿孔,手术是阻止病情恶化的唯一有效手段,建议在发病 72 小时内完成手术,此时手术难度较低,术后恢复更快。

•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部分患者既往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病史,影像学检查提示阑尾管腔狭窄、粪石阻塞,这类 “慢性阑尾炎” 若再次急性发作,说明阑尾的病变已较为固定,保守治疗难以根治,且反复炎症会增加阑尾与周围组织粘连的风险,因此建议手术切除。

• 特殊人群的单纯性阑尾炎:儿童、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即使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也建议优先手术。因为儿童阑尾壁较薄,容易早期穿孔;孕妇患阑尾炎后,炎症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影响胎儿安全;老年人及免疫低下者对炎症的反应较弱,病情进展隐匿,易出现 “症状轻、病情重” 的情况,保守治疗风险较高。

2. 主流手术方式:传统开刀 vs 腹腔镜微创

目前临床常用的阑尾炎手术分为 “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 和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两种方式各有特点,需结合患者情况选择:

• 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时医生在患者右下腹部做一个 3-5 厘米的切口,直接找到阑尾并切除。该手术技术成熟,设备要求低,手术时间短(一般 30-60 分钟),费用较低(约 8000-15000 元),适合大多数阑尾炎患者,尤其在急诊情况下(如阑尾穿孔、脓肿形成),开腹手术能更快速地处理腹腔内感染。但缺点是切口较大,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时间较长(住院 3-5 天,术后 1 周拆线),且可能留下明显瘢痕。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医生通过在患者腹部打 3 个 0.5-1 厘米的小孔,插入腹腔镜镜头和操作器械,在显示器的引导下切除阑尾。该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术后 1 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至 1-2 天,且腹部瘢痕微小,外观影响小,适合对恢复速度和外观有要求的中青年患者。但腹腔镜手术需全身麻醉,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较高,费用也比传统手术高 5000-8000 元,且在阑尾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时,操作难度较大,可能需转为开腹手术。

三、非手术治疗:哪些情况可以保守?需要注意什么?

非手术治疗(又称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感染、缓解症状,适用于炎症较轻、无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但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 非手术治疗的适用场景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尤其是发病时间短(不超过 24 小时)、症状较轻、无穿孔风险的患者,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具体方案为: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联合甲硝唑)控制感染,同时禁食禁水或少量流质饮食,避免加重阑尾负担,配合补液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多数患者经 3-5 天治疗后,炎症可逐渐消退,腹痛、发热等症状缓解。

• 阑尾周围脓肿:如前所述,脓肿形成初期,手术易导致感染扩散,因此需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包括:足量抗生素抗感染、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排出脓液)、营养支持治疗(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待脓肿吸收后(通常需 1-2 个月),再评估是否需手术切除阑尾,防止复发。

2. 非手术治疗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非手术治疗并非 “无风险”,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 症状加重:治疗期间腹痛加剧、范围扩大,或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39℃)、寒战等症状,提示炎症未控制,可能已发展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 体征异常:医生检查时发现右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按压后抬手时疼痛加剧)明显,或出现腹肌紧张,提示阑尾可能已穿孔,引发腹膜炎。

• 影像学提示病情进展:复查超声或 CT 时,发现阑尾肿胀加重、出现积液或脓肿扩大,说明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

此外,即使非手术治疗成功,患者也需定期复查(1-3 个月后复查超声),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阑尾管腔狭窄、粪石残留等问题,炎症可能再次发作,发展为慢性阑尾炎。

四、特殊人群的治疗选择:儿童、孕妇、老人该如何决策?

儿童、孕妇、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特殊,阑尾炎的治疗需更加谨慎,不能简单套用常规方案:

1. 儿童阑尾炎:优先手术,避免穿孔

儿童阑尾壁较薄,血供较差,一旦发生炎症,进展极快,往往在发病 24 小时内就可能穿孔,且儿童对疼痛的表达能力较弱,容易延误诊断。因此,儿童阑尾炎无论类型如何,只要确诊,医生通常建议尽快手术,避免因保守治疗延误病情,引发腹腔感染、肠粘连等严重并发症。

2. 孕妇阑尾炎:权衡利弊,尽早手术

孕妇患阑尾炎后,炎症不仅威胁自身健康,还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子宫增大可能掩盖阑尾位置,增加诊断难度,且炎症易扩散。因此,孕妇阑尾炎若确诊,应在积极保胎的同时,尽早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对胎儿的影响较小;若孕周较大(超过 36 周),也可在剖宫产的同时切除阑尾,一举两得。

3. 老年人阑尾炎:警惕 “隐匿性”,及时手术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反应较弱,患阑尾炎后症状往往不典型:腹痛可能不剧烈,体温升高不明显,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也可能无显著升高,容易被误诊为 “胃肠炎”“泌尿系统感染” 等疾病。但老年人阑尾壁弹性差,更易穿孔,且穿孔后感染扩散快,死亡率较高。因此,老年人一旦怀疑阑尾炎,即使症状较轻,也应尽早完善检查(如 CT)明确诊断,确诊后优先选择手术治疗,避免因保守治疗延误最佳时机。

五、总结:理性决策,关键在 “早诊断、早干预”

回到核心问题 “阑尾炎必须手术吗”,答案是 “并非必须,但需科学判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尝试非手术治疗,但需密切监测病情;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及特殊人群的阑尾炎,需优先手术;阑尾周围脓肿则需先保守治疗,再评估手术时机。

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早诊断、早干预” 都是关键。若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血常规、超声、CT 等检查明确病情类型,再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切勿因 “害怕手术” 而拖延治疗,也不要盲目认为 “所有阑尾炎都需手术”,科学决策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促进康复。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