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这些症状千万别硬扛
发布时间:2025-06-05    阅读:13次
来源:本站 作者:陈军军

陈军军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这个仅与我们拳头大小相仿的器官,是人类生命引擎的核心。它夜以继日地跳动,将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泵送至全身,维系着生命的每一刻运转。然而,这个沉默而勤劳的“泵”有时也会不堪重负、出现故障。它不会大声呼救,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求救信号”向我们示警。遗憾的是,许多人选择“硬扛”,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识别这些信号,就是在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 最不容忽视的典型信号:胸痛(心绞痛)

这是心脏最经典、最直接的求救语言。但它并非总是电影中演绎的那种剧烈、撕心裂肺的疼痛,其表现形式多样:

1、 感觉: 更常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沉重感或被大象踩在胸口的感觉,而不仅仅是“疼”。

2、 位置: 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但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直达无名指和小指)、后背、下颌、喉咙或上腹部(容易被误认为胃痛)。

3、 诱因与缓解: 常由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寒冷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在数分钟内缓解。

行动指南: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与活动相关的胸部不适,尤其是新发或 pattern发生改变(疼痛更频繁、更易发生、静息时也会痛),必须立即就医,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二、极易被误判的“非典型”信号

心脏的求救并非总是那么典型,以下这些“声东击西”的症状尤其具有迷惑性,常被误认为是小毛病而硬扛过去。

1. 莫名的极度疲劳与虚弱

如果您最近在没有明显原因(如熬夜、劳累)的情况下,感到前所未有的、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疲劳,甚至连刷牙、走路这种轻微活动都难以承受,这可能是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信号。特别是女性在心脏病发作前,比男性更容易报告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疲劳。

2. 呼吸困难(气短)
心脏功能不全时,无法有效将血液从肺部泵出,会导致液体在肺中淤积(肺淤血),干扰氧气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这种气短的特点是:

活动时加重: 平时能轻松爬的楼梯,现在爬一两层就气喘吁吁,需要休息。

平卧时加重(端坐呼吸): 夜间睡觉时,突然因憋气而惊醒,必须坐起来或垫高枕头才能呼吸顺畅。

无咳嗽的窒息感。

3. 头晕、昏厥或濒死感
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会导致大脑供血急剧减少,从而引发突然的头晕、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意识丧失(晕厥)。这是极其危险的信号,意味着心脏可能随时停跳。有些人会伴有莫名的恐慌感或“濒死感”。

4. 非胃病引起的恶心、呕吐或上腹疼痛
下壁心肌梗死会刺激膈肌,引发类似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症状。如果伴有胸闷、大汗、气短,绝不能想当然地归咎于“吃坏了东西”。

5. 不明原因的大量冷汗
在没有剧烈运动或处于炎热环境时,突然冒出冷汗,皮肤冰冷黏湿,这是身体在严重应激状态(如心肌梗死)下的典型反应,是体内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所致。

6. 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
如前所述,心脏问题可以引起远离胸部的牵涉痛,如左臂酸痛、牙痛(特别是下牙)、喉咙发紧等。如果牙科检查无异常,或喉咙不适感与吞咽无关,需警惕心脏问题。

三、为什么“硬扛”是最危险的选择?

面对上述症状,很多人选择“扛一扛”的原因无非是:“工作太忙”、“可能是小毛病,休息一下就好”、“不想麻烦家人”、“害怕去医院检查” 然而,对于心脏疾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梗),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误,都意味着更多的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这种坏死是不可逆的。

· 硬扛的后果: 轻则导致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未来生活质量;重则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连送医的机会都没有。许多猝死案例在发生前并非毫无征兆,只是被当事人忽略了。

四、当信号出现时,你该怎么做?

1. 立即停止活动: 马上休息,采取一个舒适的体位(通常是坐位或半卧位),尽量保持冷静,减少心脏耗氧。

2. 紧急求助: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清晰告知接线员您的症状、怀疑是心脏问题以及准确位置。不要自行驾车去医院。

3. 谨慎用药: 如果之前被诊断过心绞痛,且医生开有硝酸甘油,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若5分钟不缓解,可再含一片,但最多不超过3片。如果没有明确诊断,切勿自行服药(如阿司匹林),以免误判病情(如主动脉夹层)造成反效果。

4. 保持通畅: 松开领口、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5. 做好准备: 准备好医保卡、既往病历,等待救援。

总的来说,我们的心脏忠诚而坚韧,但它也需要我们的倾听与呵护。请牢记,心脏的求救信号可能不响亮,但一定很关键。对待身体出现的异常,尤其是上述几种症状组合出现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摒弃“硬扛”的心态,是对自己生命最大的负责,也是给家人最好的保障。永远不要为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做医生该做的诊断。把专业的判断交给医生,您要做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出求救。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