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 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
胸外科手术涉及胸腔内器官,如肺、食管、纵隔等,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术后合理的饮食与营养支持不仅关乎伤口愈合、身体恢复,还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剖析胸外科手术后饮食与营养支持的各个关键方面。
一、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加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术后早期,通常在24-48小时内,若患者肠道功能允许,应优先考虑肠内营养。这是因为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感染风险。
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可先给予清流食,如米汤、稀藕粉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吸收,能为患者提供一定能量,同时不会对胃肠道造成太大负担。一般每次量控制在100-150毫升,每2-3小时一次。若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可通过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选择营养制剂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有无糖尿病、肝肾功能状况等进行合理挑选。例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选择低糖、高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二、饮食过渡阶段
随着患者身体恢复,肠道功能逐渐增强,饮食可逐步过渡。从清流食过渡到流食,如豆浆、去油的鸡汤、鱼汤等。流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营养。每次量可增加至200-300毫升,间隔时间延长至3-4小时。在这一阶段,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胃肠道。
接下来是半流食阶段,常见的有粥、软面条、蒸蛋羹等。半流食质地更浓稠,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满足患者进一步的营养需求。患者可少食多餐,每天5-6餐。制作半流食时,要确保食物软烂,便于咀嚼和消化。例如,煮粥时可将米煮得更烂一些,面条煮软后切成小段。
三、蛋白质的重要性
蛋白质是术后伤口愈合、组织修复的关键营养素。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等。例如,鸡胸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适合术后患者食用。每天可摄入1-2个鸡蛋,一杯牛奶,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对于食管手术患者,由于术后食管生理结构和功能改变,可能存在进食困难,可将蛋白质类食物制成匀浆膳,通过鼻饲或缓慢经口进食。
四、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术后恢复中同样不可或缺。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促进伤口愈合,患者可多食用新鲜的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A对上皮组织修复有重要作用,动物肝脏、奶类、胡萝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A。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矿物质,如钙、铁、锌等。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患者可通过食用奶制品、豆制品补钙。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可预防术后贫血,患者可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海鲜、瘦肉、坚果等食物含锌量较高。
五、特殊情况的饮食注意
对于肺部手术患者,尤其是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饮食应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代谢会产生较多二氧化碳,加重呼吸负担。此类患者可适当增加脂肪摄入,以提供更多能量。脂肪供热比例可占总能量的30%-40%,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鱼油等。
食管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反流症状,因此饮食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饱。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可适当散步或保持半卧位1-2小时,以减少反流发生。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食管黏膜,加重不适症状。
六、饮食的个性化调整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基础疾病等存在差异,因此饮食与营养支持方案应个性化制定。例如,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术后饮食过渡应更缓慢,食物质地应更软烂。而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饮食恢复可能相对较快。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饮食要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总之,胸外科手术后的饮食与营养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营养支持,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有力保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