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昕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血脂检查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核心项目,通过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四项核心指标,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以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由于血脂水平易受饮食、运动、作息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检查前准备不当,可能导致结果偏差,误导医生诊断。以下将从原理到实操,详细解读血脂检查前需遵守的 8 项关键注意事项,帮助你科学准备检查。
空腹是血脂检查最核心的要求,尤其对甘油三酯影响最为显著,这与脂肪的消化代谢机制直接相关。
进食后,胃肠道会将食物中的脂肪(如肥肉、油炸食品、蛋黄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在 1-2 小时内迅速升高,峰值可维持 4-6 小时,甚至 12 小时后才逐渐恢复至空腹水平。例如,早餐吃 1 份油条 + 1 个鸡蛋 + 1 杯全脂牛奶后,血液甘油三酯可能从正常的 1.0mmol/L 飙升至 3.0mmol/L 以上,这种生理性升高会完全掩盖真实的血脂水平 —— 若患者本身存在轻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时 1.7-2.2mmol/L),进食后的升高可能使其达到 “重度升高” 标准(>5.6mmol/L),导致医生过度判断病情;反之,若患者因肝脏合成功能异常导致胆固醇偏低,进食后胆固醇的轻微升高可能 “掩盖” 这一异常,造成漏诊。
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虽受饮食影响较小,但空腹状态下(胃肠道基本排空,血液中无外源性激素、代谢产物干扰),这些指标能更准确反映肝脏脂质合成、代谢的真实状态,避免食物中其他成分(如糖分、蛋白质)间接影响检测结果。
1. 时间计算:建议检查前一天晚餐后至检查当天早晨禁食 8-12 小时,例如第二天上午 8 点检查,前一天晚餐需在 18-20 点完成,此后不再进食任何食物(包括零食、水果、坚果、口香糖等);
2. 避免空腹过久:若空腹超过 14 小时,身体会启动 “饥饿代谢”,分解脂肪供能,导致甘油三酯轻度升高,同时胆固醇合成可能因原料不足而下降,反而影响结果准确性;
3. 可少量饮水:空腹期间可少量饮用白开水(每次不超过 100ml,总量不超过 200ml),避免脱水导致血液浓缩,使血脂指标假性升高,但不可饮用含糖饮料、咖啡、茶、牛奶等,这些饮品中的成分会刺激肝脏代谢,干扰检测。
空腹并非 “仅检查前不吃饭”,检查前 1-2 天的饮食结构对血脂结果同样有重要影响,需避免摄入过多外源脂肪和特殊成分。
1. 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猪肝、脑花、肥肠)、油炸食品(炸鸡、薯条)、奶油蛋糕、黄油、浓肉汤等,这类食物会使体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储备增加,即使空腹 8 小时,血液中残留的脂质仍可能高于真实水平;
2. 控制高糖食物摄入:如糖果、甜点、含糖饮料、精制碳水化合物(白面包、白米饭过量),糖分在体内可转化为甘油三酯(肝脏的 “糖脂转化” 功能),导致甘油三酯假性升高,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抵抗人群影响更显著;
3. 避免酒精:酒精会直接刺激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同时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合成,即使少量饮酒(如 1 瓶啤酒、半两白酒),也可能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20%-50%,因此需在检查前 24 小时完全禁酒,若长期饮酒者,建议提前 3-5 天戒酒,让肝脏代谢功能恢复稳定。
检查前 1-2 天建议以 “低脂肪、适量蛋白、高纤维” 饮食为主,如米饭 / 面条(每餐 100-150g)、清蒸鱼(50-100g)、鸡胸肉(50g)、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芹菜,每餐 200g)、少量水果(如苹果、梨,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芒果),既能满足身体基础需求,又不会对血脂指标造成干扰。
运动对血脂有积极的长期影响(如降低甘油三酯、升高 “好胆固醇”),但检查前 24 小时内的剧烈运动,反而可能导致血脂指标暂时性异常,尤其影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健身、球类运动等,持续 30 分钟以上或心率超过 120 次 / 分钟)时,身体会消耗能量,肌肉细胞代谢加快,可能释放少量脂肪酶进入血液,导致甘油三酯分解加速,出现暂时性降低;同时,运动后肌肉损伤(即使无明显酸痛)可能使肌酸激酶等酶类升高,部分检测仪器可能将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混淆,导致 “坏胆固醇” 假性升高。此外,运动后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刺激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可能在运动后 6-12 小时内导致甘油三酯反弹升高。
检查前 24 小时内,建议保持 “轻度活动” 状态,如日常散步(不超过 30 分钟)、慢走,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爬楼梯等;若为运动员或长期健身人群,建议提前 3 天减少运动强度,避免高强度训练,让身体代谢恢复平稳。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通过 “激素调节” 和 “应激反应” 影响血脂水平,尤其对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显著。
1. 激素失衡:睡眠不足(<6 小时 / 天)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多余的糖分易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在体内;同时,睡眠不足会使瘦素分泌减少(抑制食欲的激素)、饥饿素分泌增加(促进食欲的激素),可能导致次日进食量增加,尤其偏好高糖、高脂食物,间接影响血脂;
2. 应激反应:睡眠差会激活身体的 “应激系统”,皮质醇(应激激素)分泌升高,而皮质醇会刺激肝脏合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形成 “血脂紊乱” 的暂时性状态。
检查前一天晚上,建议保证 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如凌晨 1 点后入睡)、失眠、睡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蓝光影响睡眠激素分泌);若存在长期失眠问题,可提前 1-2 天咨询医生,短期使用助眠药物(需告知医生用药情况),避免因睡眠问题导致血脂结果偏差。
部分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血脂指标,若检查前未告知医生用药情况,可能导致结果误判,因此需提前梳理用药清单,遵医嘱调整。
1. 升高血脂的药物:
◦ 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会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导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长期使用可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 部分降压药:如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轻微升高甘油三酯;
◦ 口服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刺激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尤其对本身血脂偏高的女性影响更明显。
1. 降低血脂的药物:
◦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会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主要降低甘油三酯;
◦ 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
1. 不可擅自停药:若因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长期服用上述药物,不可因血脂检查而擅自停药(如停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骤升),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名称、剂量和服用时间,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如短期暂停降脂药 1-2 天,或基于服药状态解读结果);
2. 短期用药告知:若检查前 1-2 天因感冒、发烧服用过退烧药(如布洛芬)、抗生素(如头孢),也需告知医生,部分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间接干扰血脂指标。
检查前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会通过 “神经 - 内分泌调节” 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暂时性异常。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
1. 刺激脂肪细胞分解脂肪,释放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导致甘油三酯暂时性升高;
2. 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3. 影响血液黏稠度,间接导致血脂检测时的 “假性升高”(如血液浓缩导致指标读数偏高)。
检查当天早晨,建议提前出门,避免因赶时间导致紧张;到达医院后,可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缓慢散步等方式放松情绪;若本身容易紧张,可告知医护人员,在情绪平稳后再进行采血,避免因情绪问题影响结果。
女性的血脂水平会随月经周期、妊娠等生理时期发生变化,因此需避开这些特殊时期进行检查,确保结果反映真实状态。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会发生波动:月经期和卵泡期雌激素水平较低,而雌激素能促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因此月经期血脂可能出现 “暂时性紊乱”(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降低);而排卵期后(黄体期)雌激素水平升高,血脂会逐渐恢复平稳。因此,建议女性在月经结束后 3-7 天进行血脂检查,此时雌激素水平稳定,血脂结果更准确。
妊娠期女性因激素水平剧烈变化(雌激素、孕激素升高),以及能量需求增加(为胎儿供能),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能力会增强,导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可能轻度升高,这属于生理性血脂升高,无法反映孕前的真实血脂水平。因此,建议女性在产后 6 个月(身体激素和代谢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血脂检查,若妊娠期出现严重高脂血症(如甘油三酯>5.6mmol/L),需在医生指导下单独评估。
吸烟(包括二手烟)会通过尼古丁的毒性作用影响血脂代谢,尤其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影响显著,因此检查前需避免吸烟。
1. 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肝脏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同时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和功能,导致 “坏胆固醇” 升高、“好胆固醇” 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2. 吸烟会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导致甘油三酯释放进入血液,出现暂时性升高;
3. 吸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采血时可能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影响检测仪器对血脂指标的准确读取(如溶血会使甘油三酯假性升高)。
检查前 24 小时内需完全避免吸烟(包括二手烟),若为长期吸烟者,建议提前 1-2 天减少吸烟量,避免因突然戒烟导致的身体应激反应(如烦躁、焦虑);检查当天早晨到达医院后,也需远离吸烟区,防止吸入二手烟。
血脂检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而科学的检查前准备(严格空腹 8-12 小时、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充足睡眠、谨慎用药、调节情绪、避开特殊生理时期、避免吸烟),是排除外界干扰、获取真实血脂水平的核心保障。
需注意的是,单次血脂异常无需过度紧张,可能与检查前准备不当有关,可在 1-2 周后按上述注意事项重新复查;若多次复查均提示血脂异常,需结合年龄、体重、血压、血糖、家族史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或进行药物治疗。总之,重视检查前准备,才能让血脂检查真正发挥 “心血管健康哨兵” 的作用,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