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礼 罗山县中医院检验科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可存在于血液、体液、组织中。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 125(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其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辅助肿瘤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及提示复发等方面。例如,AFP 升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PSA 升高常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但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并非肿瘤所特有,其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
许多良性疾病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如 AFP 在肝炎、肝硬化等肝脏良性疾病中可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后再生时,会分泌一定量的 AFP;CA125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妇科良性疾病中常升高;CEA 在胃肠道炎症、肺部感染等情况下也可能轻度上升。
这些良性疾病引起的肿瘤标志物升高,通常程度较轻,且随着疾病的好转会逐渐恢复正常。例如,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 CA19 - 9 可能升高,待炎症控制后,该指标可逐渐降至正常范围。
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女性在妊娠期,AFP 和 CA125 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分娩后会恢复正常。此外,年龄增长也可能使部分肿瘤标志物出现轻度升高,如 PSA 在老年男性中可能因前列腺增生而略有上升。
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也会影响结果。标本采集时若出现溶血、脂血,可能干扰检测试剂,导致肿瘤标志物假性升高;检测仪器故障、试剂质量问题或操作不规范等,也可能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
虽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症,但在某些情况下,其升高可能是癌症的信号。当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或持续升高且动态变化明显时,需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
例如,AFP 显著升高(大于 400μg/L)且持续 8 周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可能提示原发性肝癌;CEA 在结肠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可能升高,若其水平进行性升高,需进一步排查相关肿瘤。
肿瘤标志物并非诊断癌症的唯一依据,其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癌症患者在疾病早期,肿瘤标志物可能处于正常水平,如早期肺癌患者中,CEA 的阳性率较低;还有一些癌症可能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相关肿瘤标志物,导致检测结果正常。
因此,临床上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升高就诊断癌症,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如 CT、磁共振、超声等)、病理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病理检查是诊断癌症的 “金标准”。
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不要过度恐慌,首先应及时复查,排除检测误差。若复查结果仍升高,需进行动态监测,定期(如 1 - 3 个月)检测该肿瘤标志物及相关指标,观察其变化趋势。
如果肿瘤标志物只是轻度升高,且动态监测中没有持续升高,身体也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是良性因素引起,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随访。
若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或动态监测中持续升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检查。根据升高的肿瘤标志物种类,选择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针对肺部的 CT、针对胃肠道的胃肠镜等),以排查是否存在肿瘤。
对于高度怀疑癌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通过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明确是否为癌症及癌症的类型、分期等。
在整个过程中,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判断或盲目采取治疗措施。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等同于患有癌症,其升高可能由良性疾病、生理因素、检测干扰等多种非癌症因素引起。但同时,肿瘤标志物升高也可能提示癌症的可能,需引起重视。
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应保持理性,及时就医,进行复查、动态监测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只有结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疾病,避免漏诊或误诊,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