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当胸口突然传来尖锐刺痛,伴随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时,你可能正遭遇气胸这一急症。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如同给肺脏“打了气”,压迫正常肺组织,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从自发性气胸到创伤性气胸,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差异显著,而手术往往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手段。
一、认识气胸:气体“入侵”胸膜腔的急症
胸膜腔是肺与胸壁之间的潜在间隙,正常状态下呈负压,如同“吸盘”般维持肺的膨胀。当气体通过破损的肺组织、胸壁伤口进入胸膜腔,负压消失,肺就会像被扎破的气球一样塌陷,引发呼吸困难——这就是气胸的核心机制。
临床中最常见的气胸可分为两类:
自发性气胸:无外伤等明显诱因,多见于瘦高体型的年轻人或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年轻人发病多因肺尖部的肺大疱破裂,而慢阻肺、肺结核患者则因肺组织弹性差,易出现肺泡破裂。
创伤性气胸:由外力导致,比如车祸、刀刺伤等直接损伤胸壁或肺组织,也可能因医疗操作(如胸腔穿刺)引发。
二、紧急处理:从保守治疗到手术的递进
气胸的紧急处理需根据病情轻重分级应对,并非所有情况都需手术,但延误手术可能致命。
1.轻度气胸:先“观察”再决定
对于肺压缩小于20%、症状轻微的自发性气胸,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吸氧(高浓度氧能加速胸腔内气体吸收),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多数患者在1-2周内气体可自行吸收,但需警惕病情突然加重。
2.中重度气胸:先“排气”再评估
当肺压缩超过20%,或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时,需立即进行排气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壁切开一个小口,插入引流管连接水封瓶,通过负压将胸腔内气体排出,促进肺复张。这是急诊最常用的方法,多数患者经引流后可痊愈。
穿刺抽气:适用于紧急情况,用针头直接抽出胸腔内气体,暂时缓解症状,但可能需要多次操作。
三、必须手术的五种情况
尽管多数气胸可通过保守或引流治疗好转,但以下情况必须手术,否则复发率高且可能危及生命:
1.张力性气胸:最危险的气胸类型。气体只能进入胸膜腔而无法排出,导致胸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引发休克、窒息。此时需立即手术切开胸壁减压,同时进行胸腔镜手术修补破口。
2.复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首次发作后,复发率约30%;第二次发作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对于两次及以上复发的患者,手术可切除肺大疱并进行胸膜固定,大幅降低复发风险。
3.创伤性气胸合并其他损伤:如刀刺伤导致的气胸同时伴有血管破裂、肋骨骨折刺穿肺组织,或气胸合并血胸(胸腔内积血),需手术修补破损的肺组织、止血,并清除胸腔内的血块和异物。
4.持续性漏气:胸腔闭式引流超过72小时,仍有气体持续溢出(表现为引流管持续冒泡),提示肺破口未愈合,需手术找到破口并修补。
5.特殊人群的气胸:如飞行员、潜水员等职业人群,即使首次发作轻微气胸,也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气压变化可能导致气胸复发,在高空或水下环境中会直接危及生命。
四、手术方式:微创技术成主流
目前气胸手术已进入微创时代,胸腔镜手术是首选方式:通过2-3个0.5-1厘米的小孔,插入摄像头和器械,精准切除肺大疱,并进行胸膜摩擦或喷洒药物促进胸膜粘连,防止复发。相比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1-2天即可下床,一周左右即可出院。
对于复杂的创伤性气胸,可能需要开胸手术,但随着技术进步,多数情况可通过胸腔镜完成。
总之,气胸看似“常见”,实则暗藏凶险。从自发性到创伤性,及时识别危险信号、把握手术时机至关重要。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复发性气胸等情况,手术不仅是治疗手段,更是保命关键。了解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在急症来临时,更好地配合医生决策,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