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及应对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29次
来源:本站 作者:许营营

许营营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如同人体的 发动机,其规律的跳动依赖于电信号的有序传导。当这种电信号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或传导速度发生异常时,就会引发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既可能是生理性的短暂现象,也可能是严重心脏疾病的信号。了解其常见类型及科学应对方法,对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根据心跳频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包含多种具体类型,其临床表现和风险程度各不相同。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跳>100 / 分钟)

此类心律失常因心脏电信号异常兴奋,导致心跳速度加快,常见类型包括:

• 窦性心动过速:这是最常见的生理性心律失常,由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频率加快引起,心跳通常在 100-150 / 分钟。多由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因素诱发,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一般无明显危害。但持续的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引起)需针对病因治疗。

• 房性早搏(房早)与室性早搏(室早):早搏是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发出的电信号,房早起源于心房,室早起源于心室。健康人也可能出现偶发早搏,多与疲劳、熬夜、精神紧张相关,表现为 心跳漏了一拍或胸口突然跳动。频发早搏(如室早每分钟超过 5 次)可能伴随胸闷、乏力,需排查心肌炎、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 心房颤动(房颤):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电信号紊乱导致心房不规则颤动,心室率快慢不一(通常 100-160 / 分钟)。患者会感到心悸、气短、头晕,且心房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发中风。房颤分为阵发性(突发突止)、持续性(持续 7 天以上)和永久性,需长期抗凝治疗预防并发症。

•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多由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如房室旁路)引起,发作时心跳突然升至 150-250 / 分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突发突止。患者会出现明显心悸、胸闷,甚至晕厥,常见于年轻人,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如憋气、按压眼球)暂时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起源于心室的快速心律失常,心跳多在 100-250 / 分钟,节律相对规则。室速属于高危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甚至猝死,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患者,发作时需立即急救。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跳<60 / 分钟)

因心脏电信号传导减慢或窦房结功能减退所致,心跳速度低于正常范围,主要包括:

• 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频率减慢,心跳在 50-60 / 分钟,常见于运动员、长期锻炼者等健康人群,一般无症状。但若心跳低于 50 / 分钟,可能伴随头晕、乏力、黑矇,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等疾病。

• 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电信号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受阻,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度。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症状;二度阻滞可能导致心跳脱落,患者感到心悸;三度阻滞时心房与心室跳动完全分离,心室率仅 30-50 / 分钟,会出现头晕、晕厥,需植入心脏起搏器。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功能衰竭,表现为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快慢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记忆力下降、晕厥,严重时需起搏器治疗。

二、心律失常的应对方法

面对心律失常,需根据类型、症状及风险程度采取不同措施,包括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和医学干预,既要避免过度恐慌,也要警惕潜在危险。

(一)应急处理:针对突发症状的即时措施

•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

◦ 偶发早搏:若仅偶尔出现,无明显不适,可原地休息,深呼吸放松,避免情绪紧张,通常数分钟后缓解。

◦ 室上速发作:立即采取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做呼气动作;或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引发恶心;也可按压一侧颈动脉窦(需避开气管,每次按压不超过 10 秒)。若症状未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房颤或室速发作:出现持续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活动,取半卧位休息,测量血压和心率。若血压明显下降、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途中保持患者平卧,避免搬动。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

◦ 心动过缓伴随头晕、黑矇:立即蹲下或平卧,防止摔倒,避免突然站立。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心脏传导系统病变。

◦ 晕厥发作: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检查呼吸和脉搏,若心跳微弱或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二)日常管理:预防发作与改善生活方式

• 规避诱发因素:

◦ 饮食调整:减少咖啡因(咖啡、浓茶、能量饮料)、酒精摄入,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房颤患者需限制盐分摄入,预防水肿。

◦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长期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诱发早搏、心动过速。

◦ 情绪管理:学会调节压力,通过冥想、瑜伽、散步等方式缓解焦虑、紧张情绪,情绪波动是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

◦ 运动适度:健康人可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心律失常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类型,避免剧烈运动(如短跑、举重)诱发症状。

• 基础疾病管理: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这些疾病会损伤心脏电信号系统,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 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甲亢易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房颤,甲减则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 预防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需规范服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避免心肌梗死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 自我监测与记录:

◦ 备用心电图机或智能手环,发作时记录心率、心律变化,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 记录 心律失常日记,包括发作时间、持续时长、诱发因素(如运动、情绪、饮食)及伴随症状,有助于明确病因。

(三)医学干预: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用于控制房早、室早;胺碘酮可治疗房颤、室速,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病因治疗药物: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贫血患者补充铁剂,纠正病因后心律失常可缓解。

• 非药物治疗:

◦ 电复律:适用于房颤、室速等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通过体外电击恢复正常心律,需在医院进行。

◦ 导管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高频电流送入心脏异常电信号区域,破坏病灶以根治心律失常,适用于室上速、频发室早、房颤等,创伤小、成功率高。

◦ 心脏起搏治疗:针对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心脏起搏器,通过电脉冲维持正常心跳。

• 手术治疗:

◦ 对于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的心律失常患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心脏结构,从根本上改善电信号传导。

(四)就医指征: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就诊

并非所有心律失常都需要紧急就医,但出现以下症状时,需立即前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

• 症状严重:持续心悸超过 30 分钟,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晕厥、大汗淋漓。

• 高危类型:已知患有房颤且出现单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提示可能中风);或疑似室速发作(心跳极快且不规则)。

• 基础病患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出现新的心律失常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

• 频繁发作:早搏每天超过数百次,影响日常生活,或心律失常发作频率逐渐增加。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 老年人:老年人心律失常多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如仅表现为乏力),需定期做心电图检查,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避免自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孕妇:孕期激素变化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若出现心悸,需及时就医评估,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如 β 受体阻滞剂中的阿替洛尔需避免使用)。

• 儿童:儿童心律失常多为先天性(如预激综合征)或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若出现活动后心悸、晕厥,需尽早做心脏超声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的 异常信号,其危害程度因人而异。偶发的生理性心律失常无需过度担忧,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即可改善;而频发或高危心律失常则需及时干预,避免延误病情。掌握常见类型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才能在保护心脏健康的道路上做到 有备无患。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都是应对心律失常的关键。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