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管理与用药指南
发布时间:2025-03-28    阅读:14次
来源:本站 作者:许营营

许营营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简称 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因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对于心衰患者而言,科学的生活管理与规范的用药方案是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再入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以下从生活管理和用药指南两方面,为心衰患者提供全面指导。

一、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管理要点

生活管理是心衰治疗的基础,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日常行为,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症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一)饮食管理:控制容量负荷,均衡营养摄入

• 严格限盐: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轻度心衰患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 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中重度心衰患者需降至 3 克以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菜、酱肉)、加工食品(如火腿、罐头)及含钠高的调味料(如酱油、味精)。烹饪时可用香草、柠檬汁替代部分盐调味,逐步适应低盐饮食。

• 控制液体摄入:严重心衰患者(尤其是合并水肿、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液体摄入,每日饮水量(包括汤、粥、水果等)一般不超过 1.5 升,具体量需根据尿量和水肿情况由医生调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同时记录每日出入量(饮水量、尿量、汗液等),维持出入平衡。

• 营养均衡与体重管理:

◦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营养不良性心衰加重;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钾、镁等电解质(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的摄入)。

◦ 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荷;若因食欲差导致体重快速下降(每月超过 5%),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心源性恶病质。

(二)运动管理: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心衰患者并非 只能静养,科学的运动训练可改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但需在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 运动类型:选择低强度、节律平稳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速骑自行车等,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举重)、憋气动作(如俯卧撑)及长时间运动。运动时以 不感到呼吸困难、心悸、乏力为原则,即运动中能正常说话为宜。

• 运动强度与时间:初始阶段每次运动 10-15 分钟,每周 3-4 次,逐渐延长至 20-30 分钟。心功能分级为 Ⅱ-Ⅲ 级的患者,可在家人陪同下进行运动;级患者(静息时即有症状)需以休息为主,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恢复轻度活动。

• 注意事项:运动前测量血压和心率,若血压低于 90/60mmHg、心率过快(超过 100 / 分钟)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暂停运动。运动后避免立即洗澡,休息 30 分钟后再用温水淋浴,水温不宜过高(37-40℃),以防血管扩张导致头晕。

(三)日常作息与情绪管理:减少心脏负担

•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脏负荷。午休时间以 30 分钟为宜,过长可能影响夜间睡眠。夜间睡眠时可适当抬高床头(15°-30°),减轻肺部淤血,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避免劳累与感染: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如搬重物、爬多层楼梯),可借助工具(如助行器)减少体力消耗;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急性发作的最常见诱因,一旦出现咳嗽、发热,需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 情绪调节: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 - 内分泌系统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恶化。患者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四)体重与症状自我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每日称重:清晨空腹、排便后、穿同样衣物测量体重,若 3 天内体重增加超过 2 公斤,或 1 天内增加 1 公斤,提示可能出现水钠潴留,需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利尿剂剂量,避免发展为急性心衰。

• 症状记录:每日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如平地走路即气短)、下肢水肿(按压脚踝出现凹陷)、乏力加重、夜间憋醒等症状,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二、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指南

药物治疗是心衰管理的核心,需长期规律服用,以改善心肌重构、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

(一)基础用药:改善预后的核心药物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ARB/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 作用: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ACEI(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是首选,若出现干咳副作用,可换用 ARB(如缬沙坦、氯沙坦);ARNI(如沙库巴曲缬沙坦)适用于 NYHAⅡ-Ⅳ 级心衰患者,效果优于 ACEI/ARB,但需注意血压变化。

◦ 注意事项:初始剂量宜小,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钾,避免低血压(头晕、黑矇)。

•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 作用: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长期使用可降低死亡率。适用于稳定期心衰患者,禁用于急性心衰、严重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患者。

◦ 注意事项:需从小剂量开始,每 2-4 周递增一次,避免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监测心率(维持在 55-60 / 分钟为宜)和血压。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

◦ 作用:抑制醛固酮的水钠潴留和心肌纤维化作用,适用于 NYHAⅡ-Ⅳ 级心衰患者,与 ACEI/ARB/ARNIβ 受体阻滞剂联用(称为 金三角方案),进一步改善预后。

◦ 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避免高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或高钾血症患者慎用。

•  -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 作用:最初用于糖尿病治疗,近年证实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适用于 NYHAⅡ-Ⅳ 级心衰患者。

◦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监测肾功能和血糖,避免低血压和酮症酸中毒。

(二)对症治疗药物:缓解症状的辅助用药

•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

◦ 作用:通过排钠排水减轻水肿,缓解呼吸困难,是心衰急性发作和慢性心衰水肿期的关键用药。呋塞米为强效利尿剂,适用于中重度水肿;氢氯噻嗪为中效利尿剂,常与呋塞米联用。

◦ 注意事项:需根据尿量和水肿情况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晨起服用,避免夜间排尿影响睡眠;长期使用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

• 地高辛:

◦ 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适用于合并快速房颤的慢性心衰患者,缓解症状效果明确,但对死亡率无改善作用。

◦ 注意事项: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严格遵医嘱用药;监测心率(低于 60 / 分钟需停药),警惕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绿视、心律失常)。

• 其他药物:

◦ 硝酸酯类(如硝酸异山梨酯):适用于合并心绞痛或严重心衰的患者,缓解心肌缺血和呼吸困难,但长期使用需注意耐药性。

◦ 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米力农):仅用于急性心衰或终末期心衰的短期静脉治疗,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增加心肌耗氧和死亡率。

(三)用药注意事项与误区规避

• 严格遵医嘱:心衰药物需长期服用,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若出现药物副作用(如干咳、乏力、心律失常),需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调整方案,而非自行停药。

• 避免自行加用其他药物:心衰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服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衰;含麻黄碱的感冒药也可能升高血压、加快心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定期复查:每 1-3 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BNP(心衰标志物)及心电图,每 6-12 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特殊情况的应对与长期管理目标

• 急性加重的应急处理:若出现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下肢水肿快速加重等急性心衰症状,立即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血压正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 长期管理目标:心衰管理的核心目标是 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即:无明显呼吸困难和乏力,能完成日常活动;减少因心衰急性加重住院;维持稳定的体重和电解质;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心衰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生活方式的调整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患者需树立 长期作战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做好饮食控制、适度运动、体重监测和规律用药,同时家人的支持与监督也不可或缺。通过科学管理,多数心衰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生活节奏,提高生活质量。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