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检验结果异常就是生病?这些误区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5-11-03    阅读:2次
来源:本站 作者:韩笑笑

韩笑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 检验病理科

“医生,我的化验单上有好几个箭头,是不是得了重病?”在医院的检验科或门诊,这样的疑问每天都在发生。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人重视体检和检验,但面对化验单上的“异常”指标,很多人会陷入焦虑,甚至直接将“指标异常”等同于“生病”。事实上,检验结果异常与疾病之间不能画等号,不少人因误解陷入误区,不仅徒增心理负担,还可能引发过度医疗。今天就来拆解这些常见误区,帮你科学解读检验结果。

首先要明确核心认知:检验指标是健康状态的“参考信号”,而非“疾病判决”。临床检验的参考范围,是通过统计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得出的“绝大多数值”,这意味着还有5%的健康人,其指标天生就可能落在参考范围之外。就像身高体重有正常区间,但超出区间的人未必就是“异常”——有人天生高挑,有人天生娇小,都可能是健康状态。比如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部分人天生略低于参考下限,但无任何不适症状,也没有免疫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就属于生理性个体差异,无需过度担心。

误区一:只看单个指标,忽略“组合判断”和“临床context”。很多人拿到化验单,只盯着有箭头的指标,却忽略了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自身的具体情况。以肝功能检查为例,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是常见异常,但ALT升高不仅见于肝炎,还可能是熬夜、饮酒、剧烈运动、服用某些药物后的暂时性反应。如果只是单一ALT轻度升高,而胆红素、白蛋白等其他肝功能指标均正常,且没有乏力、黄疸等症状,大概率是生理性或一过性因素导致,而非肝脏疾病。临床医生诊断疾病时,绝不会仅凭单个指标下结论,而是会结合多个相关指标、症状体征、病史等综合判断,这也是为什么不能自行解读化验单的关键原因。

误区二:将“临界异常”等同于“疾病前兆”。不少人发现指标只是轻微超出参考范围,就紧张不已,认为是疾病的“早期信号”。实际上,检验结果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这种波动可能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比如血糖检测,进食后、情绪紧张、睡眠不足都可能导致血糖轻度升高;血脂指标会因前一天的饮食(如高油高脂食物)出现暂时性波动;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弱阳性,可能与剧烈运动、发热、体位变化有关,复查时就可能恢复正常。一般来说,轻度临界异常且无其他异常佐证时,更可能是生理性波动,而非疾病所致,只需调整生活方式后复查即可。

误区三:忽视检验前的“干扰因素”,误读结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依赖规范的检测流程,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对结果影响极大,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点。比如检测血脂、血糖前未严格空腹(要求禁食8-12小时),会导致指标假性升高;检测前大量饮水,可能使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被“稀释”,出现假性降低;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降压药等)可能影响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女性经期检测尿常规,可能因经血污染导致尿红细胞假性升高。如果未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就可能将“假性异常”当成“疾病信号”,引发不必要的焦虑。

误区四:拒绝复查,仅凭一次异常下结论。人体是动态变化的,单次检验结果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出现“一过性异常”。比如感冒初期,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异常,但感冒痊愈后会自行恢复;短期内精神压力大、作息紊乱,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免疫相关指标暂时波动。因此,单次指标异常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复查,观察指标是否持续异常或进一步升高。如果盲目认定“一次异常就是生病”,可能会在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自行用药或过度检查,反而对健康造成影响。

那么,面对检验结果异常,正确的做法是什么?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记住“异常≠疾病”;其次,及时将化验单交给专业医生,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近期用药情况等,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最后,遵循医嘱处理,如需复查就按时复查,如需进一步检查就配合完成,切勿自行搜索解读或轻信非专业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检验结果异常完全忽视。如果指标出现显著异常、多个相关指标同时异常,或伴随明显不适症状,就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排查疾病因素。检验结果的核心价值,是为医生提供诊断线索,而非让普通人自行判断病情。

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检验指标的波动是正常现象。学会科学看待检验结果,避开“异常即生病”的认知误区,既不盲目焦虑,也不忽视风险,才能更好地利用检验手段守护健康。如果下次再遇到化验单上的“箭头”,不妨先深呼吸,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的态度。


  下一篇:没有了!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