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打鼾不是睡得香:睡眠呼吸暂停的潜在风险
发布时间:2025-11-03    阅读:6次
来源:本站 作者:汤聪

汤聪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在生活中,打鼾常被当作“睡得香、睡得沉”的标志,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男性的“专属特征”。但深夜里此起彼伏的鼾声,实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医学研究表明,约50%的打鼾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问题,这种疾病会导致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不仅偷走优质睡眠,更会悄悄损伤心、脑等重要器官,成为潜伏在枕边的“健康杀手”。

1 认知误区:鼾声背后的“呼吸中断危机”

多数人将打鼾视为正常生理现象,尤其认为肥胖人群或老年人打鼾“理所当然”。这种认知偏差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长期被忽视。事实上,普通打鼾是气流通过狭窄气道产生的震动声,而睡眠呼吸暂停则是气道完全塌陷,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每次暂停时间可达10秒至数分钟,每晚可发生数十次甚至上百次。

睡眠呼吸暂停的核心危害在于“缺氧”。每次呼吸暂停时,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骤降,大脑会紧急发出“唤醒信号”,让人体短暂恢复呼吸,这就导致睡眠反复被打断,无法进入深度睡眠阶段。长期如此,患者白天会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而夜间持续的缺氧状态,会激活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临床数据显示,OSA患者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3倍,脑卒中风险也显著升高。

2 高危人群:这些“危险信号”请警惕

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以下几类人群属于高危群体,需重点关注自身睡眠状况。

肥胖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颈部脂肪堆积的人群。颈部脂肪会压迫气道,使气道变窄,睡眠时肌肉松弛,气道更容易塌陷。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超过28的肥胖者,患OSA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5倍以上。此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中年男性,这与男性气道结构较窄、肌肉松弛度更高有关,而女性绝经后发病率会显著上升。

解剖结构异常也是重要诱因,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体肥大、小颌畸形等,这些问题会先天或后天导致气道狭窄。同时,长期吸烟、饮酒、服用镇静药物的人群,会因气道黏膜水肿、肌肉松弛度增加,加重打鼾和呼吸暂停症状。另外,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更容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

3 早期识别:学会区分“良性打鼾”与“病理性打鼾”

睡眠呼吸暂停并非无迹可寻,关键是学会区分“良性打鼾”与“病理性打鼾”。良性打鼾通常声音均匀,无明显停顿,不影响白天状态;而病理性打鼾具有“鼾声-暂停-喘息”的典型模式,同时伴随以下症状:一是白天极度嗜睡,即使夜间睡够8小时,白天也常打盹,甚至在开车、工作时犯困;二是夜间憋醒,频繁起夜,或醒来后感到口干、头痛;三是情绪波动大,容易烦躁、焦虑,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下降。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OSA的“金标准”,通过监测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心电、呼吸、血氧等指标,可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暂停及严重程度。对于高危人群,若出现典型症状,建议及时到睡眠医学科进行检查。此外,家庭式睡眠监测设备也可作为初步筛查工具,方便居家检测,但确诊仍需专业医疗评估。

4 科学应对:治疗与生活干预双管齐下

睡眠呼吸暂停虽然危害大,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对于中重度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是首选方案,通过面罩持续输送正压气流,防止气道塌陷,保障睡眠中的正常呼吸。对于存在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解剖结构问题的患者,可通过手术矫正气道结构,改善症状。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且重要的辅助手段。首先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少颈部脂肪堆积,可显著改善气道狭窄情况;其次要戒烟限酒,避免睡前饮酒或服用镇静药物,防止气道肌肉过度松弛;此外,调整睡眠姿势也很关键,采用侧卧位睡眠可减少气道受压,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同时,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也能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别再把鼾声当作“睡得香”的证明,它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求救信号”。面对这种潜伏在枕边的“健康杀手”,我们要打破认知误区,关注高危因素,学会识别早期症状,及时就医干预。唯有如此,才能守护好夜间睡眠健康,远离潜在疾病风险。


  下一篇:没有了!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