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精神科药物:副作用与用药误区解析
发布时间:2023-12-06    阅读:3次
来源:本站 作者:张娟

张娟 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十科

精神障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精神科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疾病的关键手段。然而,公众对这类药物的认知普遍存在偏差,要么过度恐惧副作用而拒绝用药,要么忽视用药规范导致疗效不佳或风险增加。本文将客观解析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特点,梳理常见用药误区,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用药观念。

一、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并非“洪水猛兽”

精神科药物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由于神经调节的复杂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副作用,但多数具有明确的特点和应对方式。

常见副作用主要集中在几个系统:神经系统可能出现头晕、嗜睡、震颤等,多在用药初期出现,随身体适应后会逐渐减轻;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反应,通常可通过饭后服药、多喝水缓解;代谢系统的体重增加、血糖波动等,多见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部分抗抑郁药的患者,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此外,少数药物可能影响性功能、视力等,但发生率较低。

值得强调的是,副作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约60%-70%的患者副作用轻微且短暂,仅少数人会出现严重反应。医生在用药时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并提前告知可能的副作用,同时监测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严重不适可及时调整方案。因此,副作用并非不可控,不能因担心副作用而放弃必要的治疗。

二、临床常见用药误区:这些错误千万不能犯

误区一:自行停药或减药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部分患者症状好转后,认为“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或担心副作用而擅自减量、停药。实际上,精神科疾病的治疗需要足够疗程,如抑郁症急性期治疗需6-8周,巩固期和维持期需数月甚至更久,擅自停药会导致症状复发、加重,甚至出现撤药反应(如失眠、焦虑、头痛等),增加后续治疗难度。

误区二:拒绝用药,迷信“心理调节”

有些患者认为精神疾病是“想不开”,只需心理疏导即可,无需吃药。事实上,中重度精神障碍(如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存在明确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单纯心理治疗效果有限,必须结合药物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即使是轻度患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疗效也远优于单一治疗,拒绝用药可能导致病情延误,从轻度发展为重度。

误区三:随意换药或跟风用药

部分患者听说某种药物“效果好”,就要求医生换药;或看到他人服用某种药物有效,便自行购买服用。精神科药物的选择需个体化,不同患者的病因、症状特点、身体状况不同,适合的药物也不同。例如,同样是抑郁症,有人适合SSRI类药物(如氟西汀),有人可能需要SNRI类药物(如文拉法辛),盲目换药或跟风用药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

误区四:忽视复查与监测

精神科药物的使用需要动态调整,部分药物可能影响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长期用药者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但很多患者用药后不按时复查,医生无法及时了解疗效和身体反应,难以优化治疗方案,增加了用药风险。

误区五:过度依赖药物,忽视综合治疗

药物是治疗的核心,但并非唯一手段。精神科疾病的康复需要综合干预,如抑郁症患者在用药的同时,需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支持、规律作息和运动;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避免不良生活刺激,参与社交康复训练。单纯依赖药物而忽视其他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反复,难以达到真正的康复。

误区六:认为“吃药会变傻”

这是对精神科药物的严重误解。精神科药物的作用是调节神经递质,改善异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不会损伤大脑智力。相反,若病情得不到控制,精神症状会持续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临床研究证明,规范用药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三、正确用药的核心原则

科学用药是精神科疾病康复的关键,需遵循“遵医嘱、足疗程、重监测、强配合”的原则:首先,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擅自增减剂量、停药或换药,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其次,重视疗程完整性,急性期需足量用药控制症状,巩固期和维持期按时服药预防复发;再次,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主动告知医生副作用或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方案;最后,配合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精神科药物不是“洪水猛兽”,副作用可控可防,而用药误区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隐患。面对精神疾病,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盲目用药,应相信科学,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同时社会需消除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科药物的偏见,为患者营造包容的康复环境。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