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中医软坚散结法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与探析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6次
来源:本站 作者:吴枚钰

吴枚钰 商丘市立医院中医科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关键中间阶段,其病理特征为肝内胶原纤维过度沉积,若不及时干预,易进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甚至肝癌。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肝纤维化归属 “癥瘕”“积聚”“胁痛” 等范畴,核心病机为 “血瘀痰凝、肝络阻滞”,而软坚散结法作为针对 “癥积” 类疾病的经典治法,在肝纤维化的辨证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通过 “软化坚结、消散瘀滞” 的作用,可有效延缓甚至逆转肝内纤维组织增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独特思路。

一、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知源于 “久病入络”“痰瘀互结” 理论。《金匮要略》提出 “血不利则为水”,《医宗必读》亦言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慢性肝病迁延日久,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灼伤肝阴;或湿热疫毒留恋,耗伤脾气,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无力推动血行,形成 “血瘀”;脾虚失运则水湿内停,聚而成 “痰”,痰瘀相互胶结,阻滞肝络,日久便形成质地坚硬的 “癥积”,这与肝纤维化中胶原纤维沉积、肝小叶结构异常的病理改变高度契合。

软坚散结法的核心思想在于 “以柔克刚、以散除积”:一方面通过 “软坚” 药物软化已形成的瘀滞痰凝结块,减轻肝内纤维组织的硬度;另一方面借助 “散结” 药物消散络脉中的瘀阻,恢复肝脏气血运行。同时,中医强调 “攻邪不伤正”,软坚散结法在应用中常兼顾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等治法,既针对 “痰瘀” 这一标实,又兼顾 “肝脾肾功能失调” 之本虚,形成 “标本同治” 的治疗体系。

二、肝纤维化治疗中常用的软坚散结药物

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软坚散结药物多从 “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滋阴柔肝” 三类中选取,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证型配伍使用:

• 活血化瘀类:此类药物是软坚散结的核心,适用于肝纤维化辨证属 “血瘀阻络” 者,常见症状为胁肋刺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代表药物有丹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其中丹参可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有的丹参酮 ⅡA 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合成;三棱、莪术药性峻猛,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适用于瘀滞较重者,但需注意用量,避免损伤正气。

• 化痰祛湿类:针对 “痰浊内阻” 型肝纤维化,患者多表现为胁肋胀满、胸闷腹胀、肢体困重、舌苔白腻,常用药物有茯苓、泽泻、浙贝母、瓜蒌等。茯苓能 “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既除体内痰浊,又补脾虚之本;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其含有的贝母素甲可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减轻炎症反应,辅助消散肝内痰瘀结块。

• 滋阴柔肝类:慢性肝病日久易耗伤肝阴,导致 “肝阴不足、络脉失养”,患者出现胁肋隐痛、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等症状,此时需在软坚散结基础上配伍滋阴柔肝药,如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白芍等。白芍能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甘草配伍可缓解肝纤维化所致的胁肋不适,同时其含有的芍药苷能抑制肝内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肝细胞。

三、软坚散结法的临床应用策略与注意事项

(一)辨证分型,灵活配伍

肝纤维化的病机复杂,临床极少单一证型,因此软坚散结法需 “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 若患者以 “肝气郁结” 为主,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嗳气频作,可在软坚散结基础上配伍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药,增强 “行气活血” 之力,因 “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瘀易散;

•  “脾气虚弱” 明显,出现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神疲乏力,需加用黄芪、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药,通过 “补气活血” 改善肝脏微循环,同时减少软坚散结药物对脾胃的损伤;

• 若合并 “湿热残留”,见口苦口黏、黄疸、小便黄赤,可配伍茵陈、栀子、黄芩等清热利湿药,待湿热清除后再加强软坚散结,避免 “湿热与痰瘀互结” 加重病情。

(二)结合现代研究,优化用药方案

现代药理研究为软坚散结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临床可结合药物作用机制优化方案:例如,桃仁含有的苦杏仁苷能促进肝内胶原酶活性,加速胶原降解,可用于肝纤维化中期患者;丹参与黄芪配伍使用时,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能增强丹参酮 ⅡA 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作用,二者协同可提升抗纤维化效果。此外,中成药如 “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 等,均以软坚散结为核心治法,前者含鳖甲、莪术、三七等药,适用于痰瘀互结兼气血亏虚者;后者含丹参、桃仁、五味子等,适用于血瘀阻络兼肝肾不足者,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

(三)注意事项:兼顾正气,避免峻攻

软坚散结药物多偏 “攻伐”,长期或过量使用易损伤正气,因此临床需遵循 “3 个原则”:

1. “攻补兼施”:对病程长、体质弱的患者,需减少三棱、莪术等峻猛药物用量,增加黄芪、党参等补益药,避免 “攻邪伤正” 导致病情反复;

2. “中病即止”:当患者胁肋疼痛、瘀斑等瘀滞症状缓解后,需适当减轻软坚散结药物力度,转为 “扶正为主、兼顾祛邪”,防止药物毒性蓄积;

3. “个体化调整”:孕妇、有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的患者,需慎用或禁用活血化瘀类软坚散结药,可改用浙贝母、茯苓等温和的化痰祛湿药,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四、结语

中医软坚散结法以 “痰瘀互结、肝络阻滞” 为核心病机,通过 “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滋阴柔肝” 的综合作用,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肝内胶原沉积,其 “标本同治、辨证施治” 的特点与现代医学 “综合干预、保护肝细胞” 的理念高度契合。


  下一篇:没有了!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