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秀丽 夏邑县的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在现代医疗过程中,临床检验报告是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病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来说,这些报告往往犹如天书,满是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数值。学会正确解读临床检验报告,既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能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更加主动和有效。
临床检验报告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项目,从常见的血常规、尿常规,到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再到更为复杂的免疫学指标、肿瘤标志物等。每个项目都反映了身体特定方面的健康信息。以血常规为例,其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初步反映身体是否存在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等问题。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身体有炎症反应,而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意味着贫血,但这仅仅是初步判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来综合分析。
拿到检验报告后,首先要关注的是各项指标的数值以及后面附带的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的,一般以区间的形式呈现。如果检测结果在参考范围内,通常表示该项指标处于正常水平,但这并不绝对排除疾病的存在。例如,在某些疾病的早期,指标可能仍处于正常区间,但身体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异常变化。反之,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也不一定就确诊患有严重疾病,因为一些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饮食、妊娠等也可能导致某些指标的暂时性波动。
一些检验报告上会出现箭头,向上的箭头表示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向下的箭头则表示低于参考范围下限。看到箭头时不必惊慌失措,而是要冷静地查看具体是哪个指标异常,并回忆近期的生活状态是否可能影响该指标。比如,在进行血脂检测前,如果吃了一顿油腻大餐,可能会导致甘油三酯的检测值升高,出现向上的箭头。这时,可以在调整饮食、休息一段时间后复查,以排除饮食因素的干扰,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除了数值和箭头,检验报告中还可能有一些文字提示或备注,如“轻度异常”“建议复查”“临床意义待结合其他检查判断”等。这些提示往往是检验人员根据检测结果给出的专业建议,千万不能忽视。对于“建议复查”的项目,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复查,以便动态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
当面对复杂的检验报告时,不要试图自行诊断疾病,而是要将报告交给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决策。在与医生沟通时,我们可以主动询问各项指标异常的可能原因、潜在影响以及下一步的检查或治疗措施,这样既能增加对自身健康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
正确解读临床检验报告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并积极与医生沟通合作。通过对检验报告的正确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维护健康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