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无痛胃肠镜麻醉前,这3件禁忌事别碰!
发布时间:2025-05-19    阅读:56次
来源:本站 作者:王洪明

王洪明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随着消化道疾病筛查意识的提升,无痛胃肠镜因舒适、精准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无痛检查依赖静脉麻醉技术,若术前准备不当,可能增加麻醉风险或影响检查效果。其中,以下3件“禁忌事”尤其需要重视,一旦触碰可能导致检查延迟、并发症风险升高,甚至危及安全。

一、禁忌事1:随意进食饮水,打破“空腹禁区”

“就喝一口水润润喉咙,应该没事吧?”“术前吃个鸡蛋补充体力,总比空肚子好?”这类想法是无痛胃肠镜麻醉前的常见误区。麻醉状态下,人体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会暂时减弱或消失,若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可能发生“误吸”——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甚至进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

根据《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指南》要求,术前禁食、禁饮需严格遵循时间标准:术前6-8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小时禁饮清流质饮品,且禁饮量需控制在200ml以内;牛奶、豆浆、酸奶等乳制品,以及带果肉的果汁、粥品,因可能形成胃内残渣或增加胃内压力,需提前4小时以上禁止摄入。因此,无论多口渴、多饥饿,都需严格遵守空腹要求,若实在难以忍受,可提前与医护人员沟通,切勿擅自进食饮水。

二、禁忌事2:擅自服用药物,忽视“用药禁区”

“我每天都要吃降压药,停了会头晕,术前肯定得吃。”“降糖药不吃会血糖升高,偷偷吃一片应该没关系?”部分患者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前对“是否停药”存在困惑,甚至擅自服药,却不知某些药物可能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或增加检查中的风险。

需重点注意的药物类型及处理原则如下: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常用于预防血栓。这类药物会增加胃肠镜检查中活检、息肉切除等操作的出血风险,需根据药物类型提前3-7天停用,具体停药时间需由医生评估;降糖药: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术前空腹状态下服用可能导致低血糖。通常建议术前1天晚餐后停用,若血糖控制不稳定,需提前告知医生,制定个体化控糖方案,避免盲目停药或服药;降压药:多数降压药可正常服用,但含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可能导致麻醉中血压难以调控,需提前1-2周更换药物;精神类药物:如安眠药、抗抑郁药,部分可能增强麻醉效果,增加呼吸抑制风险,需提前告知医生用药种类与剂量,由医生判断是否调整。

三、禁忌事3:隐瞒基础病史,触碰“安全禁区”

“我以前有哮喘,但好多年没犯了,不用说吧?”“之前做过手术,现在恢复好了,应该不影响吧?”部分患者认为“无关紧要”的病史,可能成为麻醉中的“隐形炸弹”。麻醉安全依赖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全面评估,隐瞒基础病史会导致医生无法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增加麻醉意外风险。

需主动告知的关键病史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这类患者麻醉中呼吸功能易受影响,可能需提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尤其血压控制不佳者)、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史等,麻醉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异常,需提前做好监测与应对准备;过敏史:尤其是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抗生素(如青霉素)过敏史,若隐瞒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异常:肝脏是麻醉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肾脏是排泄器官,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需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避免药物蓄积;消化道疾病史:如胃溃疡出血、肠梗阻等,可能影响胃排空速度,增加误吸风险。

四、术前准备:除了“不碰禁忌”,还需做好这些事

避免上述3件禁忌事的同时,还需配合做好以下准备:肠道准备:按医生要求服用泻药(如聚乙二醇),确保排便至清水样,若肠道清洁不彻底,可能影响视野,导致漏诊或需重新检查;穿着与物品:穿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取下假牙、眼镜、首饰等,避免麻醉中脱落造成损伤;陪同人员:麻醉后需有人陪同回家,因药物可能残留,24小时内避免驾驶、操作精密仪器或饮酒。

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不仅依赖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牢记“不随意进食饮水、不擅自服用药物、不隐瞒基础病史”这3个禁忌,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才能让检查更安全、更顺利,为消化道健康筛查筑牢“安全防线”。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