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无菌体液采集规范的优化策略与实践要点
发布时间:2025-03-13    阅读:8次
来源:本站 作者:魏琰琰

魏琰琰 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检验病理科

无菌体液(如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关节液等)的检测结果是诊断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关键依据,而采集过程的规范性直接影响标本质量 —— 污染率过高会导致 “假阳性”,延误诊疗或引发过度治疗。当前临床无菌体液采集仍存在皮肤消毒不彻底、器具使用不规范、转运滞后等问题,需从全流程优化规范,将污染率控制在 1% 以下,保障检测准确性与患者安全。

一、采集前准备:筑牢无菌基础

(一)人员与环境优化

操作人员需完成 “三级防护”: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搓揉时间≥20 秒),戴无菌手套(若手套破损或接触非无菌物品,立即更换),同时佩戴口罩、护目镜,避免飞沫或汗液污染标本。采集环境需提前 30 分钟通风,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如脑脊液采集需在无菌操作室进行),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操作台面铺无菌洞巾,仅放置采集所需器具(注射器、无菌容器、消毒剂),避免无关物品干扰。

(二)患者与器具准备

采集前需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病历号),明确体液类型与采集目的(如诊断感染需采集足量标本用于培养),同时评估患者状况 —— 如胸腔积液患者需先通过超声定位穿刺点,避开血管与脏器;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降低出血风险。器具选择需符合 “一次性、无菌化” 原则:使用带安全防护装置的注射器(避免穿刺针误伤),无菌容器需检查包装完整性与有效期,若为培养标本,需选用含专用培养基的无菌瓶(如血培养瓶),提前 30 分钟从冰箱取出复温(避免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

二、采集操作:细化无菌流程

(一)皮肤与穿刺点消毒优化

采用 “双重消毒法” 彻底清除穿刺部位菌群,针对不同体液采集部位调整细节:

• 常规部位(如腹腔积液穿刺的下腹部):先用 75% 乙醇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擦拭,范围直径≥10cm,停留 15 秒待干;再换用 2% 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溶液重复擦拭,停留 30 秒(氯己定需渗透皮肤角质层),期间禁止触碰消毒区域,若患者对氯己定过敏,改用 0.5% 聚维酮碘溶液,延长停留时间至 2 分钟。

• 特殊部位(如脑脊液穿刺的腰椎间隙):消毒范围需覆盖整个腰背部(上至肩胛下角,下至骶尾部),消毒后铺无菌手术单,确保穿刺全程在无菌区域内进行。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规范

穿刺成功后需 “两步操作” 减少污染:第一步,先抽取 1-2ml 体液弃去(此部分可能混入皮肤表面最初污染的细菌);第二步,更换无菌注射器或采集针,按需求采集足量标本 —— 脑脊液采集量成人 3-5ml(避免过多导致颅内压骤降),胸腔积液 / 腹腔积液采集量 10-20ml(其中 5ml 注入培养瓶,其余用于生化、细胞学检测)。采集后立即密封容器,标注采集时间、部位、患者信息,若为培养标本,需轻轻颠倒容器 5-10 次(使标本与培养基充分混合,避免微生物沉降),禁止振荡(防止细胞破裂影响检测)。

三、转运与保存:严控时效与条件

(一)转运流程优化

建立 “1 小时转运机制”:采集后由专人负责转运,使用带防震、保温功能的转运箱(温度控制在 20-25℃,避免低温或高温影响检测结果),转运途中保持标本直立放置(如脑脊液标本避免倾斜导致细胞破坏),禁止与其他非无菌物品混放。转运人员需携带交接单,到达实验室后与检验人员核对标本信息(数量、状态、采集时间),确认无误后签字交接,确保全流程可追溯。

(二)特殊标本保存调整

针对不同类型体液制定差异化保存方案:脑脊液标本需在采集后 30 分钟内送检(避免细菌繁殖或细胞溶解),若无法及时送检,需置于 4℃冰箱冷藏(不超过 2 小时);关节液标本若需检测晶体,需室温保存(冷藏会导致晶体析出异常);培养标本需优先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污染菌过度繁殖,掩盖致病菌。

四、质量监控: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一)污染率监测与溯源

每月统计各科室无菌体液采集污染率,针对污染率超 1% 的科室开展根源分析:通过查看采集视频(有条件科室安装操作监控)、询问操作人员、检查器具批次,判断污染是否源于消毒不彻底、操作失误或器具质量问题。对污染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若检出皮肤正常菌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需重点核查皮肤消毒流程;若检出环境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需优化采集环境消毒。

(二)培训与考核强化

每季度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最新采集规范、消毒技术、应急处理(如穿刺出血的止血方法),培训后通过 “理论 + 实操” 考核 —— 实操考核需模拟真实采集场景(如用模型进行腰椎穿刺),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新入职医护人员需完成 3 个月带教(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确保熟练掌握规范后独立操作。

(三)制度与流程完善

制定《无菌体液采集标准化操作手册(SOP)》,明确各环节责任人(采集者、转运者、检验接收者),细化奖惩机制 —— 对连续 3 个月污染率为 0 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污染率持续超标的科室进行约谈,督促整改。同时,定期收集临床反馈(如医护人员对器具使用的建议),每半年修订一次 SOP,确保规范贴合临床实际需求。

综上,无菌体液采集规范的优化需覆盖 “准备 - 操作 - 转运 - 监控” 全流程,通过细化细节、强化培训、严控质量,最大限度降低污染风险,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标本支撑,助力精准诊疗。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