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 河南省职工医院检验科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怀孕前无糖尿病,孕期因激素变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因素导致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增加胎儿巨大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以及孕妈妊娠期高血压、产后糖尿病等风险。由于部分症状与孕期正常反应相似,容易被忽视,掌握其典型信号并及时筛查,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
一、典型信号:这些表现可能是血糖在“报警”
1.异常口渴与多饮
孕期激素变化本会让饮水量略有增加,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口渴更为明显——频繁感到口干舌燥,饮水量远超正常孕期水平,甚至夜间需多次起床喝水才能缓解。这是因为血糖过高时,身体会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糖分,导致水分大量流失,细胞脱水引发强烈渴感,与普通孕期口渴相比,这种感觉持续且难以通过少量饮水缓解。
2.多尿且尿量增多
多尿是妊娠糖尿病的核心信号之一,与多饮形成“恶性循环”。血糖超标时,肾脏无法完全重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使尿液渗透压升高,带走大量水分。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不仅白天如厕频繁,夜间起夜次数也会增加,且尿量显著多于孕前,需注意与孕期子宫压迫膀胱导致的生理性尿频区分——后者多为排尿次数增加但尿量不多,而前者尿量会明显增多。
3.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
孕期身体负担加重,适度疲劳属于正常现象,但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疲劳更为严重且持续。葡萄糖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胰岛素缺乏或敏感性下降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只能被迫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导致孕妈出现持续的疲惫感、四肢无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4.食欲亢进但体重增长异常
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吃得多但体重不长”或“体重增长过快”的情况。一方面,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大脑会持续发出饥饿信号,导致食欲亢进,进食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若胰岛素严重缺乏,身体消耗脂肪供能,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低于孕期正常增长标准;而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但未完全缺乏,多余葡萄糖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导致体重短期内快速飙升,超出医生建议的增长范围。
5.其他易被忽视的信号
反复发生尿路感染、阴道炎:高血糖环境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同时为细菌、真菌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导致孕妈频繁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外阴瘙痒等症状,且治疗后易复发。视物模糊:短期内突然出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眼球晶状体渗透压改变,暂时影响屈光功能,若及时控制血糖可恢复,但若长期忽视可能损伤眼底血管。羊水过多:产检时发现羊水指数异常升高,可能与胎儿高血糖、多尿有关,是妊娠糖尿病的间接信号之一。
二、特殊提醒:这些孕妈是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
即使没有出现上述信号,以下高危人群也需重点筛查——她们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孕妈: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8kg/m²)、有糖尿病家族史(直系亲属患2型糖尿病);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本次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年龄≥35岁;曾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kg)、早产或死胎史。
三、筛查与应对:发现信号后该怎么做?
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是确诊的关键,孕妈需严格遵循产检节奏:
常规筛查时间:孕24-28周,通过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三项指标中任意一项超标即可诊断。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孕早期(孕12周左右)就进行空腹血糖检测,若异常需及时确诊;若正常,仍需在孕24-28周重复OGTT试验。
一旦出现上述信号或筛查结果异常,不必过度焦虑。妊娠糖尿病的干预以“生活方式调整+医学监测”为主,多数孕妈可通过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少数血糖控制不佳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治疗,不可自行服用降糖药。
总之,孕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关乎母婴健康,妊娠糖尿病的信号虽易与正常孕期反应混淆,但只要细心观察、按时筛查,就能早发现、早干预。孕妈们要重视身体发出的“预警”,配合医生完成规范检查,通过科学管理血糖,为自己和宝宝的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