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麟园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提到阑尾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必须马上手术”。但临床中,并非所有阑尾炎都需要开刀,治疗方案需结合病情轻重、患者身体状况综合判断。作为普外科医生,我将从治疗选择、术后恢复、误区澄清三方面,帮大家科学认识阑尾炎的处理方式。
一、不是所有阑尾炎,都要“一刀切”
阑尾炎的核心问题是阑尾管腔堵塞引发的炎症,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类,关键看炎症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1.这3种情况,建议优先手术
当炎症发展到“可能穿孔”或已出现严重症状时,手术是唯一能根治的方案,拖延可能引发腹腔感染、脓肿等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表现为持续剧烈腹痛、高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显著升高,此时阑尾已出现化脓或组织坏死,需24-48小时内做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阑尾。
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膜炎:若腹痛突然加剧后短暂缓解,随后又出现全腹疼痛、腹肌紧张,说明炎症扩散到腹腔,需紧急手术清理腹腔脓液并切除阑尾,否则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
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既往有急性阑尾炎病史,之后反复出现右下腹隐痛,检查提示阑尾管腔狭窄或粪石嵌顿,建议手术切除,避免炎症反复损伤周围组织。
2.这2种情况,可尝试非手术治疗
若炎症较轻、阑尾未出现化脓或穿孔,且患者身体不耐受手术(如老人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孕妇孕早期/晚期),可先通过药物控制炎症,但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单纯性急性阑尾炎:发病早期,仅表现为轻微右下腹疼痛、无高热,超声提示阑尾轻度肿胀、无积液,可静脉输注抗生素,同时禁食禁水让胃肠道休息,多数患者5-7天可缓解,但需警惕后续复发。
特殊人群的“保守治疗窗口期”:70岁以上合并心肌梗死、慢阻肺的老人,或孕早期(前3个月)、孕晚期(后3个月)孕妇,若病情较轻,可先用药控制,待身体状态稳定或胎儿足月后,再评估是否需手术;但期间若出现炎症加重,仍需紧急手术。
二、手术治疗:腹腔镜vs开腹,该怎么选?
目前阑尾炎手术主要有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方式,两者各有优劣,需结合病情和患者需求选择。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主流选择。通过3个0.5-1厘米的小孔操作,术后疼痛轻、伤口感染率低,一般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2-3天即可出院;但费用稍高,且若阑尾位置特殊或炎症过重,可能中转开腹。
开腹手术:适合病情紧急或设备有限的情况。需在右下腹做3-5厘米切口,直视下切除阑尾,对复杂病例操作更直接;但术后伤口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伤口感染率约5%-10%。
无论哪种手术,术后都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1-3天,预防感染;若术中发现穿孔,需放置腹腔引流管,待引流液清亮后再拔除。
三、恢复要点:做好3件事,避免并发症
1.饮食:从“清淡流质”到“正常饮食”逐步过渡
术后6小时(腹腔镜)或12小时(开腹),若未出现恶心、呕吐,可喝少量温水;术后第1天吃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第2-3天过渡到粥、烂面条等半流质;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饮食,但1个月内避免辛辣、油腻、产气食物,防止腹胀或刺激肠道。
2.活动:尽早下床,别“躺到痊愈”
很多人认为术后要“绝对卧床”,其实反而会增加肠粘连风险。腹腔镜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翻身,第1天可下床走动;开腹术后第1天可坐起,第2天尝试下床,之后每天逐渐增加活动量,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即可。
3.警惕2个危险信号,及时就医
术后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并发症的信号,需立即联系医生:
伤口红肿、渗液、发热:可能是伤口感染,需及时换药、调整抗生素。
持续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可能是肠粘连或肠梗阻,需做腹部X线检查,必要时需禁食、胃肠减压治疗。
四、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1:“阑尾炎手术是小手术,随便找家医院就行”。虽然阑尾炎手术成熟,但穿孔或复杂病例仍有风险,建议选择有普外科的正规医院,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
误区2:“保守治疗成功后,就永远不用手术了”。保守治疗缓解的是症状,阑尾管腔堵塞的问题未解决,未来仍可能复发,建议每年做腹部超声复查,若发现阑尾反复肿胀,及时手术。
总之,阑尾炎的治疗没有“绝对答案”,需医生根据病情“个体化判断”。若出现右下腹疼痛,别自行吃止痛药,及时到普外科就诊,早诊断、早处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