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21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连日来,我省司法行政系统紧扣活动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动多方力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为全社会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线下阵地+趣味互动” 让普法宣传“活”起来
全省多地司法行政部门依托广场、公园等群众聚集场所搭建宣传阵地,将法律知识与趣味体验相结合,打破传统普法单向灌输模式,通过“线下阵地+趣味互动”方式,让群众在沉浸式参与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
9月15日,尉氏县司法局在人民广场拉开宣传活动序幕。活动现场,宣传人员不仅通过展板展示、资料发放等常规形式向群众普及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内容,还特别设置了“法治骰子”知识竞答体验区。骰子的六个面分别标注数据加密、隐私保护、密码安全、漏洞防护、钓鱼防范等内容,参与者通过投掷骰子选择答题类别。宣传人员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在趣味互动中学习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现场群众踊跃参与,气氛热烈,累计100余人次参与知识竞答。
9月16日,信阳市平桥区司法局联合珍珠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宣讲,邀请律师围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为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详解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剖析“裸聊”敲诈、“套路贷”和“水军”滋事等犯罪手段,通过真实案例拆解作案手段,帮助群众掌握识骗、防骗、拒骗实用技巧,增强群众安全用网、文明用网意识。
“精准普法+重点覆盖” 让法治防护“细”起来
针对不同群体的网络安全需求,我省司法行政系统采取“精准普法+重点覆盖”开展普法宣传,既聚焦社区居民、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也关注社区矫正对象、新业态从业者等特殊群体,确保普法宣传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在许昌市,禹州市司法局夏都司法所所长李三妮以“反诈宣传员”身份,打造基层反诈宣传样板。自8月中旬起,她利用日常工作间隙,陆续走进夏都街道12个社区,为党员干部、居民代表上反诈课。授课中,她通过真实案例直观揭露刷单返利、虚拟投资等诈骗类型的危害性,让群众谨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三不一多”原则,并引导大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此外,李三妮还结合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存在的诈骗罪、帮信罪前科情况,收集犯罪特点与防范对策,在集中学习中为这类特殊群体普及反诈知识,帮助他们提升识骗能力,降低再犯罪风险。
连日来,鹿邑县司法局卫真司法所开展了一系列反电诈宣传活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反诈宣传体系,引导群众安全上网。活动中,司法所工作人员聚焦物流、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从业者,结合行业特点梳理易遭遇的诈骗类型,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增强他们的防骗意识。以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学习教育为契机,司法所工作人员组织社区矫正对象一起剖析常见电信诈骗类型,帮助他们提高电信诈骗辨识能力,为有效减少再犯罪奠定基础。
为增强老年人安全上网意识,9月18日,汝南县司法局汝宁司法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老年人易成为诈骗目标的特点,工作人员结合典型案例详解诈骗手段,叮嘱老人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轻易交易,遇可疑情况及时联系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筑牢网络安全防护线。
“统筹部署+长效推进” 让安全防线“牢”起来
除各地分散开展宣传活动外,我省部分市、县还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明确“统筹部署+长效推进”双路径,推动网络安全治理从集中宣传向长效守护延伸。
9月15日,安阳市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拉开帷幕。据了解,宣传周期间,安阳市聚焦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个人信息保护日六大主题日,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家庭“七进”活动,并同步举办展览、讲座、线上竞答等系列活动,推动网络安全知识广泛传播。
9月16日,延津县举办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网络文明大会。会议宣读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发布了涉网领域典型案例。同时,大会邀请新乡市移动公司相关专家以《社会工程学攻击案例与安全防范措施》为题为大家讲授了网络安全知识。会议明确要求,各单位要将网络安全工作融入日常,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学安全、护安全,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让群众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共同筑牢县域网络安全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