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刘法官的调解,我家阳台漏水和物业费的事终于解决了。”9月15日,赵女士握着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法官刘舒力的手说。这场持续半年的物业纠纷,在登封市综治中心的介入下,得以圆满化解。
半年前,赵女士家阳台漏水,多次联系物业公司维修却始终无果。一气之下,她停交了3个月的物业费,没想到物业公司直接给她发去律师函,双方矛盾彻底激化。赵女士便一纸诉状将物业公司诉至登封法院。
登封法院受理后,立案庭工作人员向赵女士介绍了综治中心化解物业纠纷的优势。征得赵女士同意后,法院立案庭将案件委派至市综治中心进行调解。
常驻登封市综治中心的法官刘舒力了解情况后,当即联系物业公司的张经理,约定次日在综治中心进行调解。调解现场,赵女士细数不满:“从今年3月到8月,每次催修,物业公司总是推脱。阳台漏水,花了800多元,损失谁来承担?”张经理也有苦衷:“漏水是楼上下水管道老化导致,我们三次联系楼上业主都遭拒,总不能强行破门吧?”眼看双方争执升级,刘舒力及时劝说:“咱们核心是解决问题,物业要主动了解维修进展,可先做临时防水减少损失。赵女士拒交物业费并非良策,合法维权才不会陷入被动。”
随后,刘舒力提出自己的意见:“物业先安排临时防水施工,3天内联合社区居委会联系楼上业主,一周内完成管道更换与漏水修复,物业要提供闲置储物间供赵女士存放物品。维修完成后,赵女士要补交物业费。”双方对此表示认可,当场达成调解协议。一周后,赵女士家漏水问题彻底解决,她主动补交了物业费。这场纠纷的化解,正是登封法院参与综治中心建设的生动实践。
登封法院院长李伟介绍说:“今年以来,我们立足法定职能,积极参与综治中心建设,多措并举完善对接联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今年1月至8月,委派综治中心调解案件1221件,调解成功220件,当场履行完毕44件,履行金额96.87万元。”
登封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整合诉讼服务中心功能,全方位融入综治中心建设,通过法官“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每季度开展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围绕常见纠纷进行法律解读与实务分享,提升调解员队伍专业水平,并充分利用法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矛盾的典型案例,增强群众对非诉解纷方式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在实践中,登封法院注重分析研判,发挥司法大数据作用,每月通报综治中心运行情况,剖析案件背后存在的治理短板、监管漏洞与普遍风险,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发送司法建议或提醒函,深化前端治理,推动政策完善。今年以来,共发送司法建议或提醒函5份,为社会治理深度赋能。
为规范工作流程,登封法院与市综治中心建立协同调处民商事纠纷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商事案件按照“平等自愿、保障诉权”原则移送至综治中心分流调处,推动“能调尽调”。同时,运用“法院示范判决+综治类案调解”模式,对劳动争议、房产物业、金融借款等纠纷,选取示范性首案先行审判,其他平行案件分流至市综治中心参照调处。目前,21.9%的当事人主动选择到市综治中心化解矛盾。
在畅通诉调对接方面,登封法院设立“共享法庭”,全面依托数字化平台,无缝接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系统,实现从调解到达成协议,再到司法确认全流程“一站式”线上办理,提升解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