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IgA肾病:年轻人高发的肾病,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4-06-28    阅读:14次
来源:本站 作者:祝传宾

祝传宾 商丘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在年轻人的肾脏疾病中,IgA肾病是绝对的“主力军”——它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高发年龄集中在20-40岁,很多患者确诊时正处于事业、生活的关键阶段。这种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核心特征,早期症状隐匿,却可能悄悄进展为尿毒症,因此年轻人一旦确诊,科学应对尤为重要。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免疫紊乱、感染诱发、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当身体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消化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量的IgA抗体,这些抗体无法被正常清除,就会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引发炎症反应,破坏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血尿等症状。年轻人免疫系统活跃,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免疫反应异常,这也是其高发的重要原因。

IgA肾病的早期信号常常被忽视,最典型的表现是感染后肉眼血尿——感冒、喉咙痛或腹泻后1-3天,尿液突然变成洗肉水样或浓茶色,持续数天可自行缓解,容易被误认为是感染本身引起的“上火”。此外,无症状的镜下血尿、少量蛋白尿(尿中泡沫增多)、轻度水肿、腰酸乏力等,也可能是早期预警。很多患者因症状轻微拖延就医,等到出现明显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下降时,肾脏损伤已不可逆。因此,年轻人若出现上述信号,尤其是感染后伴随尿色改变,需及时做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检查,必要时通过肾穿刺活检确诊。

确诊后,科学应对的核心是“控制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进展”,需从治疗、饮食、生活习惯、病情监测等多方面入手,避免病情反复。

治疗方面,需遵循“个体化方案”,切勿盲目用药。若仅表现为孤立性镜下血尿、尿蛋白定量<0.5g/d,肾功能正常,通常无需强烈免疫抑制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监测为主;若尿蛋白定量在0.5-1g/d,需使用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即使血压正常),这类药物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若尿蛋白定量>1g/d或肾功能持续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特别要注意,感染是IgA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因此需积极预防感冒、扁桃体炎,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可在病情稳定后考虑手术切除,减少诱发因素。

饮食管理的关键是“优质低蛋白、低盐、清淡易消化”。蛋白质摄入需适量,每天按每公斤体重0.8-1.0g摄入,优先选择鸡蛋、低脂奶、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避免过量摄入植物蛋白,减轻肾脏滤过负担;低盐饮食能控制水肿和血压,每天盐摄入量≤5g,避免咸菜、加工肉类、高钠零食,烹饪以蒸、煮、凉拌为主;若肾功能正常,无需严格限制钾和磷,但需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减少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刺激胃肠道,降低感染风险。

生活习惯调整是病情稳定的基础。年轻人需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的通病,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熬夜会打乱免疫节律,过度劳累可能诱发病情加重;适度运动能增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以不疲劳为宜;戒烟限酒必不可少,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肾脏血管,酒精需经肾脏代谢,过量饮酒会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诱发感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焦虑、压力过大,不良情绪会影响免疫功能,间接加重肾脏损伤。

病情监测是延缓进展的关键,年轻人切勿因症状缓解就忽视复查。建议每3-6个月做一次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和血压检查,尿蛋白定量需定期检测,根据指标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在家要学会监测血压,目标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若血压持续升高,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记录每日尿量,若尿量突然减少或尿色再次变深,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感染或病情加重。

IgA肾病虽然高发于年轻人,但并非“不治之症”,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和管理,能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年轻人确诊后不必过度恐慌,关键是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遵循医嘱治疗,避免盲目追求“快速转阴”或轻信偏方。这场肾脏保护战,拼的是“科学”和“坚持”,只要找对方法、长期坚持,就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守护肾脏健康。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