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突发出血别慌,介入治疗如何实现快速止血?
发布时间:2025-05-26    阅读:17次
来源:本站 作者:王砚亮

王砚亮 洛阳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生活中,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创伤性血管破裂等急症屡见不鲜,这类情况往往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传统的外科手术止血虽有效,但存在创伤大、术前准备时间长等局限,难以满足急症救治的“时效性”需求。而介入治疗凭借“精准、微创、快速”的优势,已成为突发出血救治的“利器”,为无数患者赢得了生机。

一、什么是介入治疗止血?

介入治疗属于微创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原理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设备的实时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将纤细的导管、导丝等器械送入病变血管,精准定位出血部位后,采用栓塞、支架植入等方式直接阻断出血通道,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无需大面积切开组织,仅需在穿刺部位留下几毫米的创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显著特点。尤其对于病情危重、无法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更成为了挽救生命的关键选择。

二、介入治疗止血的核心“操作”

1.精准定位:找到出血的“源头”

影像引导是介入治疗的“眼睛”。医生通过DSA设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能清晰显示血管的形态、走向以及出血部位的异常造影剂外溢情况,精准定位出血血管的位置、直径和分支特点。对于隐蔽性出血,还可结合CT血管造影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的解剖学依据。

2.靶向治疗:多种方式阻断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和血管特点,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

血管栓塞术:这是最常用的止血方式。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弹簧圈、聚乙烯醇颗粒等)送达出血血管,使其形成血栓,从而永久性或暂时性阻断血流。明胶海绵等可吸收材料适用于需要保留血管功能的部位,而弹簧圈则多用于永久性栓塞大血管出血。

支架植入术:对于血管破裂口较大或重要血管出血(如主动脉夹层破裂),可通过导管植入覆膜支架,直接覆盖破裂口,快速封堵出血通道,同时保留血管的正常血流。

药物灌注治疗:向出血血管内灌注血管收缩剂(如垂体后叶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血流量,辅助控制出血,常与栓塞术联合使用。

三、哪些突发出血适合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涵盖全身多部位的急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如胃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的出血,尤其是反复出血或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时,介入治疗能快速止血。创伤性出血:严重外伤导致的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出血,以及四肢血管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控制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妇产科出血:如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介入治疗能精准栓塞出血血管,避免因传统手术导致的子宫切除,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其他部位出血: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肿瘤破裂出血、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介入治疗均能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

四、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术后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虽为微创,但仍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临床上,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包括穿刺部位血肿、血管损伤、感染等,多数可通过对症治疗得到控制。

患者术后需注意: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卧床休息2-4小时,避免剧烈活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血管恢复情况。

突发出血的救治,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介入治疗以其精准的定位能力和高效的止血效果,打破了传统治疗的局限,成为现代急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还在持续拓展,为更多突发出血患者带来了“转危为安”的希望。如果遇到此类紧急情况,不必过度恐慌,相信专业的医疗团队会根据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守护生命安全。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