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君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诱因,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范围内的感染率居高不下,我国成人感染率更是超过50%。很多人查出感染后陷入焦虑:该用什么方法根除?治疗后会不会复发?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已形成标准化方案,只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治疗流程,绝大多数感染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今天,消化科医生就来详细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关键要点。
一、先明确:哪些人必须根除?
并非所有感染者都需要立即治疗,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判断是否启动根除方案。以下几类人群属于优先治疗对象: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溃疡复发的核心原因,根除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提升至90%以上;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如长期胃痛、胃胀、反酸)或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患者,根除后能缓解症状,延缓胃黏膜病变进展;有胃癌家族史的感染者,由于遗传背景叠加细菌感染会显著增加胃癌风险,建议尽早根除;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的人群,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药物性胃黏膜损伤的风险。
对于无症状、无基础胃病的感染者,医生会综合评估后建议是否治疗,避免过度医疗。
二、核心方案:四联疗法的“黄金组合”
目前全球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是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疗程通常为10-14天,具体时长需由医生根据感染情况调整。
质子泵抑制剂是“抑酸担当”,常用药物有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能强效抑制胃酸分泌,为抗生素发挥作用创造适宜的胃内环境,同时缓解反酸、胃痛症状;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细菌侵袭,还能辅助杀灭幽门螺杆菌,服药期间大便变黑是正常现象,停药后会自行恢复;两种抗生素的组合需严格遵循“个体化选择”原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过敏史、当地细菌耐药性数据合理搭配,常用组合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避免使用已产生广泛耐药的抗生素,确保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四联疗法的根除成功率并非100%,若患者存在服药不规律、细菌耐药或胃内存在特殊病变等情况,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进行补救治疗。
三、关键细节:影响根除效果的“成败因素”
很多人治疗失败并非方案不当,而是忽视了细节管理。首先,严格遵医嘱服药是核心,不可擅自减量、停药或更改服药时间,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整个疗程,否则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增加耐药风险;其次,服药期间需避免饮酒,酒精会加重胃黏膜损伤,还可能与抗生素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引发头晕、呕吐、心悸等严重不适;同时,要减少辛辣、油腻食物和咖啡、浓茶的摄入,避免影响药物吸收。
此外,治疗期间无需刻意隔离,但建议实行分餐制,避免与家人交叉感染;若家人同时查出感染,最好同步治疗,防止治愈后再次被传染。
四、复查与后续:确保“斩草除根”
完成四联疗法后,需在停药1个月后进行复查,首选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这两种方法无创、准确,能有效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被根除。若复查结果为阴性,说明治疗成功;若为阳性,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耐药情况调整抗生素组合,进行第二次根除治疗。
即使成功根除,也不代表一劳永逸。由于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中仍需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定期进行胃部健康检查,尤其是有胃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呼气试验。
总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并非难事,关键在于遵循科学方案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查出感染,不必过度焦虑,及时就医咨询消化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就能有效摆脱它的困扰,为胃部健康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