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ICU 患者为何需要约束护理?不是 “限制自由”,而是守护生命安全
发布时间:2023-02-09    阅读:65次
来源:本站 作者:李蕾

李蕾  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中心ICU(一病区)

ICU(重症监护室)的临床中,“约束护理”常被误解为对患者自由的限制,引家属担忧。但事实上,这项措施并非恶意,而是重症患者特殊生理状态和治疗需求的保护性干预,核心目标是规避意外伤害、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本质是对生命安全的守护。

ICU 患者需要约束护理,首先源于病情导致的自我保护能力丧失或判断力异常。重症患者常因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昏迷等症状。如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的患者可能在意识不清时突然躁动,试图拔除人工气道导管——这根导管是维持呼吸的“生命线”,一旦脱落,可能导致患者窒息缺氧、低氧血症,危及生命安全。此外,各种因疾病治疗需要留置的导管也会引起患者机械性并发症(局部刺激、组织损伤、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因药物影响(如镇静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期)代谢紊乱(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会出现情绪波动、挣扎躁动、不配合临床治疗,可能碰撞到床旁的仪器、设备,破坏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各种生命管道的移位、脱出,延误治疗

从治疗安全性角度看,约束护理是保障医疗操作和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ICU 患者通常需要依赖多种侵入性操作连接医疗设备监测数据,除了人工气道,还有胃管、导尿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这些导管的正确固定在位,是监测生命体征、输送药物、提供营养支持的关键前提。此外,对于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身体活动过度可能加重病情,约束护理能帮助患者保持治疗所需的体位,为病情恢复创造稳定条件。

  ICU 的约束护理并非“简单捆绑”,而是遵循严格的医学规范和人文关怀原则,保障患者安全。临床中会优先选择“最小约束原则”,即先尝试非物理约束方式,如通过调整环境(降低噪音、调节光线)减少患者躁动诱因,或通过家属陪伴、语言安抚缓解患者焦虑;若必须使用物理约束,会选择专用的约束带,固定位置多为手腕、脚踝等非关节部位,松紧度以能伸入指为宜,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同时,护理人员会每 15-30 分钟观察一次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情况,每 2 小时为患者松解约束带一次,进行肢体按摩和关节活动,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此外,约束护理会严格遵循医嘱,医护人员会向家属充分解释约束的必要性、目的和预期时间,在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恢复、不再存在意外伤害风险后,及时解除约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舒适和尊严。

误解的根源往往在于对 ICU 治疗特殊性的不了解。当患者身处生死边缘,“自由”的前提是“生命安全”,约束护理看似限制了肢体活动,实则通过科学干预为患者筑起一道安全屏障,避免因病情导致的自我伤害或治疗中断,为医疗团队争取更多抢救和治疗时间。对于家属而言,理解约束护理的医学意义,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度过重症期,为后续康复打下基础。

总之,ICU 中的约束护理,是重症医学领域“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特殊体现——它不是对自由的剥夺,而是在生命脆弱时刻,用专业的医疗手为患者守护生命安全。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