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天气逐渐变得寒冷。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法院石家庄金融法庭大厅内,当事人王女士手捧锦旗,走向刚结束调解工作的法官赵芳,说道:“谢谢您,让我的生活重回正轨!”
这温暖的一幕,背后是一个关于司法温度与党建力量的生动故事。2020年,王女士办理房贷后,接连遭遇生病、失业和离异的三重打击,无力继续还贷,被银行起诉至法院,案件来到金融法庭党员法官赵芳手中。
石家庄金融法庭党支部由22名党员干警组成,占全庭干警数量的84%。其中,审判法官均为党员。这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推动法庭工作的中坚力量。
法庭成立以来,创新打造“聚融光·耀天平”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构建“5﹢2”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五类调解室”,汇聚金融行业党员、资深律师、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工作;建立“法庭服务站”,邀请6家银行派驻党员专员常驻,在调立审执全流程中提供服务;同时,在10家银行设立“法官工作站”,党员法官定期进站开展调解和普法工作,让司法服务向前延伸。
“党员法官要把群众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事。”赵芳曾在支部会议上这样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她深知,只有全面考量双方当事人的情况,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才能避免让王女士陷入债务困境。于是,她决定双线开展工作,一方面耐心安抚当事人情绪,另一方面积极与银行沟通协调。
在法庭服务站的调解室内,赵芳与银行派驻的党员专员李磊面对面坐下,桌上摊开着金融法庭的金融纠纷示范调解案例汇编。
“王女士的情况确实特殊,她有强烈的还款意愿,只是暂时遇到困难。”赵芳指着案例汇编中一个类似案例说:“你看这个判决,借款人也是因失业逾期,银行给予3个月宽限期后,不仅全额收回欠款,还节省了诉讼成本。我们可以参照类似案例,给予适当宽限期,既保障银行权益,又给对方缓冲机会。”
“诉讼的目的是收回欠款,而不是为难贷款人。”经过多轮沟通,银行最终同意承担一半诉讼费,并给予3个月宽限期。这意味着,王女士只要在宽限期内还清逾期欠款,就能继续按原合同还款,房子还是她的。自2022年以来,金融法庭建立了“示范调解﹢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机制,逐年丰富“示范调解库”,统一息费计算、违约责任等关键标准,让当事人对调解结果有明确预期,有效解决了“类案不同调”的难题。
3个月后,王女士顺利就业并还清欠款,生活重回正轨。
金融法庭成立三年多来,在“聚融光·耀天平”党建品牌的带动下,共化解金融纠纷6万余件,帮助4900多名像王女士这样的借款人渡过难关,当地金融纠纷诉讼量连续两年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调解室里法官耐心释法说理,法庭服务站内银行专员与当事人亲切交谈,干警在工作站里耐心解答疑问……一幅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用司法温情化解群众难题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党建红”正在闪闪发亮。(记者 吴艳霞 通讯员 苌梓皓)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