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冬 河南宏力医院疼痛科
“坐久了腰疼”“弯腰搬东西后直不起身”“早上起床腰僵硬”——这些场景是不是常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作为现代人的“通病”,腰疼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人把腰疼当作“小毛病”,习惯硬扛过去,却不知长期忽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影响脊柱功能。今天就来拆解腰疼的常见原因,帮你科学认识和应对这一困扰。
一、肌肉劳损
在所有腰疼原因中,肌肉劳损占比超过60%,尤其多见于上班族、司机和家务劳动者。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比如久坐时弯腰驼背、站立时重心偏移,会让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反复牵拉后引发无菌性炎症;突然的弯腰搬重物、剧烈运动前未热身,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急性拉伤。
这类腰疼通常表现为腰部弥漫性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按压疼痛部位会有明显压痛。很多人误以为“多休息就能好”,但长期卧床反而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形成“疼痛-制动-肌肉萎缩-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建议疼痛急性期减少剧烈活动,配合局部热敷或外用抗炎药膏,缓解后及时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比如平板支撑、小燕飞,增强肌肉对脊柱的保护力。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和弹性逐渐减退,加上长期劳损或外伤,椎间盘的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腰疼,常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
很多人对腰椎间盘突出存在误解,认为必须手术治疗。其实,80%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就能缓解症状,比如卧床休息、腰椎牵引、物理治疗等。但如果出现下肢持续麻木、肌肉萎缩或大小便异常,需及时就医,避免神经受压过久造成不可逆损伤。日常预防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搬重物时用腿发力而非腰部,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减少腰椎压力。
三、退行性腰椎病
人到中年后,腰椎会发生自然的退行性改变,比如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等,这些都可能引发腰疼。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如果骨刺压迫到周围组织或神经,会出现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腰椎管狭窄则会导致椎管内空间变小,压迫马尾神经,除了腰疼,还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走路一段距离后下肢酸胀无力,弯腰或下蹲休息后可缓解。
这类腰疼的特点是持续性隐痛,夜间或清晨加重,活动后可能减轻。中老年人预防退行性腰椎病,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腰椎负担;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比如太极拳、游泳,改善腰部血液循环;补充钙和维生素D,延缓骨质疏松进展。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四、其他容易忽视的原因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以腰疼为表现,需要提高警惕。比如女性盆腔炎、附件炎,疼痛多为下腰部坠胀感,伴随白带异常、月经不调;泌尿系统结石引发的腰疼多为突发性绞痛,疼痛剧烈时可能向会阴部放射,还可能伴随血尿;强直性脊柱炎则常表现为下腰部或骶尾部隐痛,晨起僵硬明显,活动后可缓解,后期可能导致脊柱强直。
如果腰疼伴随发热、体重快速下降、肢体麻木无力等异常症状,或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无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腰椎CT、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其他疾病的治疗。
总之,腰疼不是“忍忍就过去”的小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了解常见原因后,我们更要做好日常防护,保持良好姿势,加强腰部锻炼,出现症状及时科学应对。毕竟,脊柱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只有呵护好腰部,才能拥有灵活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