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元森 光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在人体精密复杂的脑血管系统中,脑动脉瘤如同潜藏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其早期症状隐匿,一旦破裂,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介入栓塞治疗为脑动脉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一疾病与先进的治疗手段。
一、脑动脉瘤:潜伏在脑血管中的“定时炸弹”
脑动脉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脑动脉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瘤样结构。它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先天性血管壁发育异常是部分患者发病的内在原因,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酗酒等后天因素,则如同“催化剂”,加速脑动脉瘤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脑动脉瘤在未破裂前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因此很难被患者察觉。部分患者可能偶尔出现轻微头痛、眼睑下垂等不典型表现,但往往被忽视。然而,一旦脑动脉瘤破裂,瞬间释放的血液会涌入蛛网膜下腔,引发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常被患者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据统计,脑动脉瘤首次破裂后的死亡率高达30%~40%,若再次破裂,死亡率更是超过60%,其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二、早发现,才能将“杀手”扼杀在摇篮
尽管脑动脉瘤早期症状隐匿,但通过一些检查手段能够实现早期发现。对于有家族遗传史、长期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十分必要。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头部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和MRA属于无创检查,具有便捷、快速的特点,可初步筛查脑动脉瘤;而DS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它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三、介入栓塞治疗:精准拆除“炸弹”的微创技术
过去,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如今,介入栓塞治疗凭借其微创、高效的优势,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介入栓塞治疗是在DSA的引导下,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将一根细小的导管沿着血管逐渐送入脑动脉瘤内。随后,医生会将柔软的弹簧圈等栓塞材料通过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将其填满,使瘤腔内血流不再进入,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破裂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犹如在脑血管中进行一场“精细的编织”,医生通过精确操作,实现对动脉瘤的精准“拆除”。
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诸多显著优势。手术无需打开颅骨,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身体正常功能的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此外,对于一些位置特殊、开颅手术难以到达的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介入栓塞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四、术后康复与预防:持续守护生命健康
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仍需重视术后康复。在身体恢复初期,要严格卧床休息,按照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需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无头痛、头晕、恶心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应及时告知医生。此外,患者还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恢复情况,监测有无复发迹象。
脑动脉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借助介入栓塞治疗等先进医疗技术,就能够有效降低其危害,为生命健康筑起坚实的防护墙。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让更多人了解脑动脉瘤及介入栓塞治疗,共同关注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