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突然手脚无力、说话含糊?可能是脑梗塞“敲门”,这3个黄金应对步骤别错
发布时间:2025-05-28    阅读:3次
来源:本站 作者:周志龙

周志龙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

   “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站不起来了?”“说话怎么突然不清楚,像含了东西?”生活中,若身边人突然出现这类异常,千万别误以为是“累着了”“没睡好”,这很可能是脑梗塞发出的“紧急信号”。作为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梗塞的抢救核心在于“抢时间”——大脑缺血超过4.5小时,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坏死,而及时、正确的应对,能大幅降低后遗症风险。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记住这3个黄金应对步骤,关键时刻能救命。

首先要明确,脑梗塞的本质是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由于大脑不同区域控制着身体不同功能,堵塞部位不同,症状也会有差异,但都有“突然发作”的共性。除了手脚无力、说话含糊,还可能伴随单侧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视物模糊或重影、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哪怕症状轻微且很快缓解,也不能掉以轻心——这往往是脑梗塞的“预警”,若不及时干预,短期内很可能发生真正的脑梗。

识别症状后,第一步:立即拨打120,精准告知病情,这是最关键的“抢时间”环节。很多人发现异常后,会先打电话给家人商量,或想着“等症状缓解再去医院”,这会直接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正确的做法是:一旦怀疑是脑梗塞,立刻拨打120,通话时务必说清3件事——患者当前最明显的症状、详细地址、患者年龄和基础疾病。这些信息能帮助急救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备好相应抢救设备和药物,为到院后的治疗节省时间。同时,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若患者意识清醒,让其保持安静坐姿或平躺,避免活动加重脑部缺血;若患者已经昏迷,需将其头偏向一侧,抬起下颌,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

第二步:记录发作时间,整理就医资料,这对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脑梗塞的核心治疗手段之一是“静脉溶栓”,即通过药物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供血,但这种治疗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最佳时间窗是发病后4.5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小时,超过时间窗后,溶栓治疗的风险会远大于收益。因此,务必准确记录患者症状首次出现的时间,比如“上午10点发现他拿不起杯子”,即使症状有波动,也以第一次出现症状的时间为准。同时,快速整理患者的就医资料,包括平时服用的药物、近期的体检报告、病历本等,若患者有随身携带身份证、医保卡,一并准备好。这些资料能帮助医生快速了解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排除溶栓禁忌证,避免因信息不全延误治疗决策。

第三步:到院后积极配合医生,不纠结“是否过度治疗”,抓住关键治疗时机。很多家属到医院后,会对医生提出的检查或治疗方案产生犹豫,担心“做太多检查伤身体”“溶栓有风险”。但需要明确的是,头颅CT是快速区分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关键——两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式完全相反脑出血需止血,脑梗塞需溶栓,若因犹豫耽误检查,可能导致“错治”;而溶栓治疗虽然存在出血风险,但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它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手段,能让近半数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此时最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听医生讲解病情、治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若有疑问及时沟通,但不要因过度纠结延误时间——在脑梗塞抢救中,“时间就是大脑”,每耽误1分钟,就可能有190万个脑细胞坏死,这些坏死的脑细胞无法再生,最终可能导致患者留下偏瘫、失语等终身后遗症。

此外,还需警惕一个常见误区:认为“年轻人不会得脑梗塞”。事实上,近年来脑梗塞发病已呈年轻化趋势,长期熬夜、高油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焦虑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年轻化,都在增加年轻人患脑梗塞的风险。因此,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突然出现疑似脑梗塞的症状,都应按上述步骤紧急处理。

脑梗塞虽然凶险,但只要能做到“快速识别症状、立即拨打120、准确记录时间、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大幅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后遗症。记住:对脑梗塞而言,“犹豫”就是“致命”,及时、正确的应对,才是守护自己和家人生命健康的关键。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