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月经紊乱别大意!这几种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30    阅读:3次
来源:本站 作者:张艳艳

张艳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生活中,不少女性面对月经异常时,常会以“压力大”“年纪大了”为由自我安慰,轻易忽视身体发出的警报。但你可能不知道,看似常见的“月经紊乱”,背后或许隐藏着致命风险——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发病率持续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而异常出血正是其最典型、最易被捕捉的早期信号。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拮抗密切相关。当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却无法正常脱落时,细胞就可能逐渐出现异常增殖,最终发展为癌症。而这种病理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出血模式改变。遗憾的是,很多女性将其与普通月经不调混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事实上,子宫内膜癌早期治愈率高达80%以上,只要及时识别以下几种异常出血信号,就能为生命争取更多主动权。

第一种最易被忽视的信号,是育龄期女性的月经紊乱加重。如果你的月经周期原本规律,突然出现明显变化——比如周期从28天变成40天甚至更久,或者一个月内频繁出血;经期时长超过7天,原本3-5天就能结束的月经,如今淋漓不尽十几天;经量大幅波动,要么突然增多到需要两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要么点滴出血持续不断。这些情况若排除了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常见问题,且调理后无改善,就需警惕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这可能是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的表现。

第二种高危信号,是绝经后的异常出血。对于已经绝经(连续12个月无月经)的女性而言,任何阴道出血都属于“异常”,哪怕只是内裤上的少量褐色分泌物、擦拭时的点滴血迹,都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极低,子宫内膜本应处于萎缩状态,不会再出现周期性脱落出血。一旦出现出血,往往意味着子宫内膜存在异常增殖,其中约1/3的情况可能是子宫内膜癌。

第三种容易混淆的信号,是月经间期的异常出血或排液。简单来说,就是在两次月经中间的非经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可能是鲜红色,也可能是暗红色的血丝,有时还会伴随稀薄的、像水样或血性的分泌物,甚至带有异味。很多女性会将其误认为是“排卵期出血”,但排卵期出血通常量极少、持续时间短(一般1-2天),且与月经周期紧密关联。若出血时间不固定、量时多时少,或分泌物性状异常,就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信号。这种出血往往是由于癌细胞侵犯子宫内膜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引起的,随着病情发展,出血频率和量可能会逐渐增加。

除了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癌还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症状,比如下腹部隐痛或胀痛、腹部摸到包块、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等,但这些症状通常在疾病中晚期才会明显,远不如异常出血具有早期提示意义。因此,关注出血模式的变化,是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关键第一步。

当然,并非所有异常出血都是癌症,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但关键在于,我们无法仅凭自身判断区分“良性”与“恶性”,必须通过专业检查来明确诊断。建议出现上述异常情况的女性,及时到医院进行妇科超声检查,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若超声提示异常,需进一步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这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

尤其需要提醒两类高危人群:一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女性,这三种疾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肥胖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糖尿病和高血压会影响身体代谢,增加细胞癌变风险;二是未生育、晚绝经(55岁后)或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女性,未生育女性缺乏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保护,晚绝经意味着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刺激时间更长,家族史则会增加遗传易感性。这类人群即使没有出现异常出血,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做好癌症筛查。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它的每一次“反常”都值得被重视。子宫内膜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身体信号的忽视。记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战胜癌症的最佳武器。别再把“月经紊乱”当小事,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任的选择。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