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宇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
在外科手术的紧张进程中,常需一份“即时报告”决定手术方向——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便承担此任。这个被誉为手术台“决策参谋”的技术,以精准快速的诊断为医生导航,为患者守护生命安全,是现代外科诊疗体系的关键环节。
一 什么是术中冰冻切片?
术中冰冻切片是通过特殊技术将手术切除的组织快速冷冻、切片染色,在30分钟内出具初步诊断的病理检查技术。与常规病理检查需数天相比,其核心优势在于“快”,能在手术未结束时提供关键信息。该技术主要用于判断肿瘤性质(良恶性)、切缘是否残留肿瘤组织、明确病变范围等关键场景,比如乳腺癌手术中判断肿块性质,决定是否扩大切除;甲状腺手术中鉴别结节良恶性,确定是否切除甲状腺腺体。
二 “分钟级”诊断的背后:精密流程把控
这份“快速报告”源于多环节的无缝衔接。第一步是标本传递,手术医生切除病变组织后,需立即标注并交由专人快速送往病理科,全程不超过5分钟,避免组织变质。病理科接收后,技术员迅速取材,选取最具诊断价值的组织块——这是诊断精准的基础,需结合临床信息精准判断。随后将组织放入零下20℃的冷冻机,1分钟内快速冻结至硬脆状态,再用切片机切成3微米的薄片,这个厚度比头发丝还细。切片经快速染色、封片后,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结合专业知识判断病变性质,最终形成诊断报告并立即电话告知手术医生。整个流程环环相扣,每个环节误差都可能影响结果,考验团队协作与专业能力。
三 手术决策的“定盘星”:临床价值凸显
术中冰冻切片的诊断结果,直接决定手术方案的调整。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若冰冻切片提示切缘有肿瘤残留,医生需扩大切除范围,避免二次手术;在卵巢肿瘤手术中,若确诊为恶性,需立即开展根治性手术,减少肿瘤扩散风险。对患者而言,这种“一次手术解决问题”的模式,不仅降低麻醉风险、减少创伤,还能节省治疗时间与费用。对医生来说,它提供了“术中验证”的机会,避免因术前检查局限导致的决策偏差,提升手术精准度。在肿瘤外科领域,其应用使“精准切除”理念落地,实现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平衡。
四 精准背后的挑战:技术与责任的双重考验
尽管优势显著,术中冰冻切片仍面临不少挑战。组织快速冷冻可能导致细胞形态改变,给诊断带来干扰;部分病变病理类型复杂,30分钟内精准判断对病理医生的经验和能力是极大考验。此外,标本取材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以偏概全”,出现漏诊或误诊。为应对这些挑战,医院需配备专业病理团队和先进设备,病理医生需积累丰富经验,同时建立“术后常规病理复核”机制——若冰冻诊断与常规诊断不符,需及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医患间的充分沟通也至关重要,术前医生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此项检查的局限性,达成共识。
术中冰冻切片以“快”与“准”为外科手术保驾护航,是病理与临床协作的典范。每一份30分钟内出具的诊断报告,都凝聚着团队的专业与责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手术台上的快速决策”技术将更精准、高效,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