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骨质疏松不只是缺钙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22次
来源:本站 作者:齐小峰

齐小峰 郑州颐和医院内分泌科

提到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缺钙了”,但这种认知过于片面。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其发病不仅与钙摄入不足有关,还涉及激素变化、营养失衡、运动缺乏等多重因素,若仅靠补钙应对,往往难以有效预防和控制。

一、骨质疏松:不止 “缺钙” 的复杂病因

1. 激素失衡是重要推手: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会加速骨吸收(破坏骨骼的过程),导致骨量流失速度加快;男性随年龄增长,睾酮水平降低,也会影响骨代谢,增加患病风险。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治疗哮喘、类风湿的药物)等,也会干扰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诱发骨质疏松。

2. 营养缺口不止钙: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维生素 D 的缺乏会直接影响钙的吸收 —— 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即使补充大量钙,也难以被骨骼利用。同时,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骨骼的 “框架”)合成,导致骨骼结构脆弱;过量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进一步加剧钙流失。

3. 运动缺乏加速骨量流失:骨骼需要 “外力刺激” 来维持骨量 —— 适度运动能通过对骨骼的轻微压力,促进骨形成。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骨骼得不到足够刺激,骨吸收会逐渐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慢慢减少,尤其老年人若长期卧床,骨质疏松风险会显著升高。

4. 其他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年龄是不可控因素,随年龄增长,骨代谢能力逐渐衰退,骨量自然下降;而吸烟(尼古丁会抑制骨形成)、过量饮酒(酒精干扰钙吸收和维生素 D 代谢)、熬夜(影响内分泌和代谢)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进一步加重骨骼损伤,增加患病概率。

二、忽视风险:骨质疏松的隐形危害

骨质疏松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脊柱变形(如驼背)等表现,骨骼损伤往往已较为严重。更危险的是,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 —— 即使是轻微跌倒、咳嗽甚至弯腰捡东西,都可能导致手腕、脊柱或髋部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最大,约 20% 的患者在骨折后 1 年内因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血栓)死亡,50% 的患者会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科学应对:多维干预远离骨质疏松

1. 精准补充营养,不止补钙:每日钙摄入量建议成年人 800-1000 毫克(50 岁以上人群 1000-1200 毫克),可通过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等食物获取;同时补充维生素 D(每日 400-600 国际单位),通过晒太阳(每天 15-20 分钟,避开正午强光)、食用深海鱼(如三文鱼)、蛋黄等食物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此外,保证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和低盐饮食,减少钙流失。

2. 坚持适度运动,激活骨代谢:选择能对骨骼产生垂直压力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爬楼梯、太极拳等,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既能刺激骨形成,又能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跌倒风险。老年人需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快跑),防止运动损伤。

3.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40 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常用双能 X 线吸收法),尤其是绝经后女性、65 岁以上男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或长期使用激素的人群,需重点监测。若骨密度偏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若确诊骨质疏松,需及时使用抗骨松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

4. 规避不良习惯,保护骨骼: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日常注意防跌倒,如在家中安装扶手、清理地面杂物、穿防滑鞋;避免过量饮用咖啡(每日不超过 3 杯),减少对钙吸收的影响。

骨质疏松的防治是系统性工程,需跳出 “只补钙” 的单一思维,从营养、运动、筛查、习惯等多维度入手。只有全面了解其病因,采取科学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守护骨骼健康,远离骨折风险。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