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暮色微沉。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安全应急体验馆内,刚下班的上班族与周边居民正聚集一堂。吉福社区玉门油田石油小区的张阿姨刚体验完“模拟电动车起火演示系统”,她转身对记者露出笑容:“这个场馆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厨房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都涵盖到了,每次来体验都让人印象深刻!”

晋阳安全应急体验馆内的体验区。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作为武侯区5家多领域应急宣教体验馆之一,晋阳安全应急体验馆以“场景化体验”为核心,推动安全宣传教育从传统“说教式”向沉浸“体验式”转型升级。
“静电体验”“地铁逃生”“高空坠物”……馆内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模拟场景,为不同行业员工、学生和居民量身定制多元化体验内容,让安全教育变得生动而具体。
“通过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参与者能够直观掌握应急避险技能,深刻理解安全知识,真正实现‘一次体验,终身受益’。”场馆安全宣传员杨琼表示,这种沉浸式教育方式,让安全知识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自我保护能力。
多次来体验的张阿姨补充道,作为社区网格员,她始终惦记居民安全。上次体验后,她立即将燃气管线标准图发到自己所负责的48户居民群里,详细说明安全用气的重要性。当晚就有老人请她联系燃气公司更换管线。如今,这些家庭均已使用防爆耐高温管线,安全系数显著提升。这种“体验—分享—行动”的连锁反应,正是四川省全域安全教育体系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记者了解到,晋阳安全应急体验馆每周仅闭馆一天,计划三年内覆盖辖区14万余常住与流动人口,目前累计接待超万人次。
在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4D影院内,一场《感受灾害》主题课程正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带领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灾害现场。当地震体验平台模拟8级强震时,现场学生瞬间蹲下并双手抱紧头部,惊叹声此起彼伏:“太真实了!”这堂实践课正是全省中小学生防灾减灾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自开馆以来,紧扣“全灾种、大应急”科普方向,通过创新形式推动应急知识“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目前累计举办科普活动6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约4000万人次,成为全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实践活动和生命安全教育结合,能帮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知灾害。”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副馆长谢卓伶表示,这类体验是孩子们的人生必修课,“馆校结合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链条”。记者了解到,馆校共建的《认识灾害》《应急救护》等5大主题课程,实现“一课馆校两用”,通过馆内讲师与学校教师“结对授课”,形成“教—学—评—研”闭环。调查显示,实践后超90%学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85%学生会主动参与家庭安全隐患排查。

学生们正在学习自救方法。人民网记者 郝萍摄
“小手牵大手的效果,可能比老师说教更有效。”谢卓伶透露,此类活动将根据课程安排常态化开展。据了解,四川省计划将防灾减灾实践教育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必修课,2025年实现成都场馆全覆盖,2026年全省推广。
从社区体验馆到省级教育馆,四川省正以“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模式,让安全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堂浸润心灵,构筑起全民防灾减灾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