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医聊
  河南医聊
神经阻滞和封闭:名字像,作用原理大不同
发布时间:2025-09-05    阅读:29次
来源:本站 作者:王洪明

王洪明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

在疼痛科、骨科门诊,常有患者听到“神经阻滞”和“封闭治疗”时一脸困惑:“这俩名字差不多,是不是一回事?”其实,这两种治疗手段虽都能缓解疼痛,作用原理却天差地别,适用场景也完全不同,一旦混淆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带来风险。

先看定义:神经阻滞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有时会加少量激素)注射到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周围,暂时阻断神经信号传导的治疗方法;而封闭治疗(全称“封闭注射治疗”)是把糖皮质激素与局部麻醉药混合后,注射到疼痛的炎症病灶处,通过抗炎作用缓解症状的技术。简单说,前者针对“神经信号”下手,后者瞄准“局部炎症”发力。

作用原理的差异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神经阻滞的关键在于“阻断信号”:我们感受到的疼痛,本质是身体组织受损后,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神经阻滞用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麻痹”神经,就像给神经信号装了“临时开关”,让疼痛信号无法传递到大脑,同时也能阻断交感神经信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比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病毒损伤神经后会持续传递异常疼痛信号,神经阻滞能直接切断这一“痛觉通路”,快速缓解剧痛。有时添加的少量激素(如地塞米松),主要作用是减轻神经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并非核心治疗成分。

封闭治疗则聚焦“抗炎消肿”:它的核心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曲安奈德),这类药物能强力抑制局部无菌性炎症——像肌腱炎、滑囊炎、关节炎等疼痛,多是因为局部组织反复摩擦、损伤,引发白细胞聚集、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红肿热痛。封闭治疗将激素直接注入病灶,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同时搭配局麻药快速缓解注射时的疼痛和当下的症状。比如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肌腱附着点有慢性炎症,封闭注射后,激素能直接“扑灭”炎症,让疼痛在1-2天内明显减轻。

适用场景的差异也很明显。神经阻滞的应用更广泛,除了缓解疼痛,还用于手术麻醉(如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如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止痛),以及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比如糖尿病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术后瘢痕痛等。它针对的是“神经本身出问题”或“需要阻断神经信号”的情况,治疗目标是调节神经功能、切断痛觉传导。

封闭治疗则主要用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相关的疼痛,比如: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腱鞘炎(如弹响指)、跟腱炎、肩周炎的局部痛点、膝关节滑膜炎等。但要注意,它绝对不能用于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关节炎、甲沟炎),否则激素会抑制免疫,导致感染扩散,加重病情。

操作特点和风险也各不相同。神经阻滞对定位精度要求更高,医生常需借助超声、CT等影像引导,找到神经位置后再注射,避免药物误注入血管(引发局麻药中毒)或损伤神经(导致麻木、无力)。而封闭治疗操作相对简单,多数情况下医生通过触诊找到压痛点,直接注射即可,对设备依赖较低,但需注意避免反复注射——同一部位每年封闭次数建议不超过3次,频繁注射激素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萎缩、肌腱变脆(增加断裂风险)。

总之,神经阻滞是“阻断神经信号的通路”,封闭治疗是“消除局部炎症的病灶”。如果出现疼痛,别仅凭名字判断治疗方式,应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疼痛原因、部位和病情,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方案,才能既缓解症状,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电话:0371-65749110  手机:15890150570

    邮箱: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花路18号河南广播电视台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博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抖音
快手
视频号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河南法治频道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